成都皮影被专家誉为戏剧化程度最高、最成熟的灯影戏,在清末达到全盛。从前,成都皮影戏班众多,名角荟萃。当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兴起后,皮影戏渐渐式微。周伟、周军兄弟的祖父是皮影艺人,他俩重拾这门古老艺术,坚守并创新,影响日盛。现在,兄弟俩的名字基本上被“周皮影”取代了,这令他们高兴,说明很多人又开始了解皮影了。

皮影曾经风靡成都

周伟、周军兄弟的祖父是皮影艺人,在旧时代曾经走街串巷表演皮影。家里保存的精美皮影,让哥哥周伟非常着迷,儿时看过的精彩皮影演出也在他记忆里刻下深刻印记。他说,自己后来才知道,在清末皮灯影发展的全盛时期,成都戏班众多,以“瑞霓班”“九成班”最著名。提影能手唐麻子和唱旦角的咕噜、浣花仙,还有唱生角的毛良辰、刘润生等,都大名鼎鼎。当时,成都市民“午看木肘肘(木偶),晚看皮灯影儿”。皮影在街上、茶园、庙会、会馆、戏院演出,一些人家中,长者或小孩儿生日,也会邀请皮影戏班去表演,皮影戏是老成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皮影一度衰落,但著名的虎幄音乐社等戏班仍非常有影响,不少知识分子也参与皮影研究。

说起周伟、周军兄弟与皮影的缘分,哥哥对弟弟影响非常深。他们小时候,每家的情况都相差无几:父母工作忙,孩子多,基本都是大的带小的。周军比哥哥小八岁,他说自己就是在哥哥背上长大的。当时,父亲常年工作在外地,只有年节才能回家,哥哥对弟弟部分承担了父亲的责任。

周伟从小就喜爱书画,他带着弟弟周军一起练习书法、临摹前人画作,这时候哥哥又是弟弟的老师,还是一位严师。后来,周伟在书画市场有了自己的摊位,偶尔想起儿时的美好记忆,把家中的老皮影拿来琢磨,在旧书市场买了介绍皮影的书籍和工具,画下稿子,空闲的时候,学着刻了一个皮影,和书画一起展示、出售,虽然没有卖出去,但人们的赞叹让周伟非常受用。偶尔,还在读书的弟弟也会来铺子里帮忙,出于好奇,他也会刻上几刀。

学艺路上磕磕绊绊

周伟对皮影艺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兄弟俩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去拜师学艺。周伟曾带周军拜在西安、华阴、阆中和成都木偶皮影剧团的艺术大师门下学习。说起学习的艰苦,周军感受很多:刚学刻皮影的时候,满手都是伤,旧伤没好又有新伤。有好几个一起学习的伙伴都半途不干了,可周氏兄弟一直坚持到最后,哥哥的督促、鼓励,给了周军坚持下来的信心。眼看着自己刻出的作品得到哥哥和老师的认可,心里美滋滋的,所有的辛苦就都烟消云散了。

这一路上,周伟带着周军,磕磕绊绊学艺,这份执著精神打动了很多人。现任成都皮影博物馆馆长的赵洪,就是被他们的执著打动,给予了兄弟俩很大的帮助,给他们出了很多主意,直到现在仍与他们保持密切交往。2004年锦里开街后,周伟成功入驻,皮影的精美和皮影表演的精彩,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其影响日盛。报道周皮影的报纸、杂志和与名人合影的资料,装了厚厚两个文件夹。成都当代皮影艺术正逐渐被世界各地人了解和认可。

首场演出的掌声

周军曾经做过酒店服务员,在当年成都最好的动画公司画了几年动画。这是他喜欢的工作,但中国的动画市场做的业务基本上是外包,没有什么原创,存在很多问题。最终动画公司倒闭,他也失业了。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皮影给了他希望。当时,周伟的皮影铺面生意比较好,当外面有了演出活动,周伟就带着弟弟去,他有什么想法也交给弟弟去做。周军第一次演出,演的是三国故事《关羽斩蔡阳》,那是一个举办学术会议的单位邀请的,观众都是各地的学者,想感受成都的特色文化。演出前两天,周军就在哥哥那儿演练了好几遍,虽说他不是怯场的人,但毕竟是第一次登台,观众又都是学者,还是难免有些紧张。记得那次演出是在一个酒店的大会议室里,现场的音乐一响起,周军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演出非常顺利,现场非常安静。演出结束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邀请方和观众都非常客气,对周军也很尊重。他郑重地从幕后走出来,向大家鞠躬时才发现,会议室门口挤满了酒店的工作人员。这次演出让周军印象深刻,拿着演出的酬劳500元,非常兴奋——自己能靠演出赚钱了。

皮影表演的收入不稳定,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周伟的表演已经小有名气,但基本还是限于很小的圈子,外界知道的人很少。周伟在销售皮影时,会留心介绍,周军最初的很多演出业务都是哥哥介绍的。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3个月都没有一场演出,邻居指指点点的:一个大小伙子不去上班……对皮影的热爱让周军坚持下来。万事开头难,在哥哥和朋友的帮助下,他的情况逐渐好转。随着演出增多,“周皮影”的影响慢慢扩大。除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周皮影的演出还走出四川,他们精彩的表演曾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海南、贵州、重庆等地引起极大反响。

周军最初学艺,是因为哥哥的带动和督促,如今回想起来,最感谢的是哥哥的严厉,因为那时候练好了基本功,才有了后来不断提高的基础。如今,在没有演出的时候,周军在家制作演出道具和客户定做的皮影作品。他说,皮影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需要不断学习摸索。

皮影带给周军自信和成就感,也带来了缘分,他的爱人就是在做活动时认识的,她也同样喜欢传统文化。

成都皮影重获生机

说起对皮影的认识,周氏兄弟滔滔不绝:皮影是完美地融合了制作、表演的综合艺术,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上古先人的祭祀活动。在历代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皮影流派,各派皮影各具地方特色。被成都平原的广袤沃土和温润气候滋养的成都皮影,造型精美典雅,表演灵动自然,被专家誉为戏剧化程度最高、最成熟的灯影戏。成都皮影的影人服饰、演出唱腔、演出剧目等受川剧的影响很大,而成都历史上有名的灯影戏班和提影能手,当时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川剧戏班和名角。成都灯影雅俗共赏,很多文人雅士对灯影戏情有独钟,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对成都皮影戏兴味浓厚,他告老还乡后,更与皮影艺人多有接触。他的竹枝词《灯影戏》,将乾隆晚期川西的皮影演出情况写得生动鲜活。蜀中名士赵熙更是亲自动笔,将高腔经典皮影戏《焚香记》改写、润色为《情探》皮影戏……

由于历史原因,皮影戏曾受到重创,很多影人被毁坏,皮影艺人的手艺未能很好地传承,许多口耳相传的皮影戏剧目也已散轶,让人痛心。如今,皮影艺术的情况越来越好,虽然时尚对传统的冲击不可避免,但这也许是发展的契机——皮影也需要与时代融合,才能被更多人认识。

现在的文化环境非常利于皮影艺术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昌盛,全社会有了尊重传统、尊重文化的意识。而皮影本身极富表现力,这是它不断发展的根本优势。皮影集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可观可赏可操作。对小朋友来讲,皮影还是寓教于乐的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周军说自己是孩子头儿,最愿意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演出,虽然演出费用相对要低,基本是公益性质,而且孩子多了,好奇心重,好动。但是给他们表演,自己最开心。看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踊跃劲儿,觉得自己做着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工作:这不仅是一场演出,皮影戏带给孩子的美好记忆,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周伟的皮影制作恪守古法,严格按照传统工序,一丝不苟。他通过钻研,恢复了失传已久的皮影变脸绝技,并有了改良和创新。在内容和题材上,除了传统人物,迈克尔·杰克逊、鸟叔等艺术形象,也出现在周皮影的表演中,受到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好评。

现在,周伟在锦里有一个固定铺面,潜心研究皮影的创新、发展,除了让人叫绝的皮影表演水准和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他还尝试其他的艺术形式。在锦里的公益演出舞台上,周伟的变脸表演技压群芳,博得观众叫好。弟弟周军则潜心表演皮影,在演出之余也制作表演道具,为客户定做皮影作品。周伟、周军说:“皮影事业让我们发自内心热爱,让我们去体会人生百味,也最终带给我们内心的安稳和成就感,我们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周皮影’的厚爱,坚守本分。祖父看到我们的努力也会高兴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