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皮影戏带到香港,让香港的同学们也感受到皮影艺术的魅力。”依山郡小学六(1)班的陈蔚琳即将前往香港念初中,她一心想把自己热爱的皮影戏带到香港。说起皮影戏,大家想起的可能是旧时人们坐在大院里,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乡情醇厚乐曲的场景。然而,如今的皮影戏早已改头换面,以一种新形式被依山郡小学的“山之影”皮影社团搬上舞台。心灵手巧的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了一席之地,如冉冉升起的朝阳般越发亮眼。

因“鱼灯舞”而结缘,因创作而生动

提及成立逾两年的“山之影”皮影社团与非遗文化结缘,还得从2011年该校对非遗文化教学的研究说起,其中的沙头角“鱼灯舞”是皮影社成立、创作的主要创意来源。因为对鱼灯舞的深入认识,同学们对千奇百怪的鱼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成立皮影社团后,同学们纷纷创作出形态生动、风格不一的鱼儿。然而,绘画还只是整个皮影制作环节的第一步,将图形画在特殊的皮影纸上后,还需要涂上色彩斑斓的颜料,接着便是把图形通过裁剪、镂雕的手工过程制作好。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成为一个完整的皮影形体,还需要拆解关节,每个关节部分都要有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连接“骨缝”的点叫做“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同学们一般用针线将其固定,并装置竹棍作操作杆,通过繁杂的工序,一个栩栩如生的皮影形象才能呈现在大家眼前。

记者在皮影社团活动室看到,一盒盒工具箱放在绘画作品之中,墙上挂着一幅幅装裱起来的皮影成品,处处小细节无不体现着孩子们的用心与努力。“因为看到其他同学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去年9月我也加入了皮影社团。灵动的皮影形象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通过制作皮影,我的手工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四(1)班的吴安琪在采访中如是说。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自编自导皮影戏

“每周二、周四的第七节活动课,孩子们都会来到活动室进行40分钟的皮影手工课程。”皮影社团负责老师之一的黄俭告诉记者。课堂内容由浅到深,从皮影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到图案、花纹的名称,到创作形象的深入了解,内容丰富多彩。黄俭认为孩子们只有通过对创作素材的全面接触,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己动手外,皮影戏的剧本及表演也是由同学们自编自导完成的。艾丽娜老师主要负责辅导大家的剧本编写,她以绘本为灵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常常有学生捧着自己编写的剧本找到艾丽娜寻求指导。艾丽娜会在每周上课时把合适的剧本发给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故事内容、角色设定,进而开始皮影制作。摆脱了枯燥乏味的传统风格,内容新颖有趣的剧本更加激发了团员们的创作热情。“孩子们编写的故事大多是团结、积极向上并充满了正能量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写作能力,还形成了很好的价值观。”艾丽娜说起孩子们时,言语中满是自豪。

去年12月,皮影社团参加深圳市首届创意手工现场比赛荣获一等奖。当然,皮影社团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开始稚嫩的画风到现在做工精良、配色搭配细致,从原来的透明胶片纸到现在更为专业的皮影纸,每个作品背后都有老师与学生一起制作、配乐、配音忙碌的身影,皮影社团正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如今皮影社团里已经有高年级的团员帮助教导低年级的新团员制作皮影。同时,我们也将从二年级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皮影这一中国传统精粹。”黄俭告诉记者。

小伙伴们开心合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