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零口孙家皮影戏,戏曲,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孙家皮影戏演唱采取碗碗腔唱法,皮影社由7-10人组成,成员大多为家族成员,同时吸收1-2名乡党参与,人员分工明确,大部分既能唱,又能弹、拉等,难度最大、技术最强的为挑皮影。孙家皮影戏目前能表演各类剧目100余个,涉及历史剧、样板剧及现代剧等多个剧种,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为经典,其现代剧《梁秋燕》、《三世仇》等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零口孙家皮影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经过近一百余年的发展,孙家皮影戏已形成以下特征:
1、皮影社成员大都由家庭成员组成,有1-2名乡党。
2、家族传承,一般对外不收徒。
3、舞台简单,一辆人力车能拉走全部家当,四个竿子一竖既成舞台。
4、演出的对象为农村的父老乡亲。
5、人员分工明确,大部分演员能唱又能弹、拉。
6、为适应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和观众的要求,孙家皮影戏引进了社火表演及乌龟兔子赛跑皮影动画等,四、五个新剧目正在紧张筹备之中。
历史渊源
零口孙家皮影社源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由华剧(碗碗剧)老艺人孙老五1909年创办,至今已近有百余年历史,孙老五,华县人,清末招赘于零口西塬,1909年即领唱(碗碗腔)皮影戏,年老后由儿子孙景发继续演唱。碗碗腔皮影戏主要流行于陕西关中华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平原一带。其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其特点是花脸戏吐字重,杀声如雷,震裂金石,文戏开口轻柔,缠绵细腻,典雅飘逸,十分动听。皮影造型精巧细致,形体较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约十一寸),其花纹图案细致,雕刻细腻,造型经典、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
解放后(1956年)正式成立“民间剧社”,主要从事民间皮影艺术的表演和宣传,1981年收编为“零口文化站皮影团”演出于关中各地。团长孙景发,艺传三代,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在当地享有名气,人称“老孙家皮影社”。老孙家皮影社,正名“民艺皮影社”,皮影是他们的世家艺术。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他们保留了这一民间艺术,且愈演愈红火。该剧团现有正式演职人员6人,能表演各类剧目100余个,涉及历史剧、样板剧及现代剧等多个剧种,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为经典,其现代剧《梁秋燕》、《三世仇》等深为广大群众喜爱。为适应现代文化发展趋势,社火表演及乌龟兔子赛跑皮影动画等四、五个新剧目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该剧团至今保留着祖传皮影100余套,道具100余件,各类皮影头具600余幅。皮影社己被列入西安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陕西省艺术家协会吸收为成员。
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临潼区是西安的东大门,地处关中平原之东,东临渭南,南接蓝田,西临西安、三原、高陵,北至闫良。渭河东西横贯,将临潼分为南北两部分,渭北平原沃野,有清河、石川河南流入渭,渭河南有骊山南峙,除少部分底山丘陵外,大多为台原河川平地,自东而西有零河、戏河、沙河等8条河,北流入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然环境优越。临潼地跨北纬109°,东经34°。全区面积892.5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区有6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
零口镇距县城20余公里,北傍渭河,南靠原区,东与渭南相接,西与新丰街办相连。
基本内容
孙家皮影戏演唱采取碗碗腔唱法,皮影社由7—10人组成,成员大多为家族成员,同时吸收1-2名乡党参与,人员分工明确,大部分既能唱,又能弹、拉等,难度最大、技术最强的为挑皮影。
孙家皮影戏目前能表演各类剧目100余个,涉及历史剧、样板剧及现代剧等多个剧种,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为经典,其现代剧《梁秋燕》、《三世仇》等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孙家皮影戏演出的主要剧目有:(一)古典剧碗碗腔:《梅花钗》、《金碗钗》、《玉燕钗》、《白玉楼挂画》、《游龟山》、《八义图》、《唐金山游河南》、《天仙配》、《白玉钿》、《珊瑚宝塔》、《秦英征西》、《紫霞宫》、《苦节图》。(二)现代剧碗碗腔:《婆媳之间》、《梁秋燕》、《三世仇》、《寡妇改嫁》、《红灯记》、《石王庙》、《香莲佩》、《春秋配》、《蝴蝶媒》、《火焰驹》。
主要价值
孙家皮影戏主要流行于陕西关中、华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塬区一带。其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其特点是花脸戏吐字重,杀声如雷,震裂金石,文戏开口轻柔,缠绵细腻,典雅飘逸,十分动听。皮影造型精巧细致,形体较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约十一寸),其花纹图案细致,雕刻细腻,造型经典、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皮影造型特征是强调外形轮廓、内部装饰适合整体形象,平面化的构图处理,增加了场景的形式美感,装饰性、程序化的造型方式,赋予了一些无形的或不稳定形象以具体的形象,增强了皮影动作的真实感,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将文学语言、动作语言、造型语言的象征性做到了完美的和谐。其传统的文明之光带给人类的是智能、自然与自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100年来,孙家皮影戏在特殊环境下不但没有消亡,而且顽强的保存了下来,并且具备了以下不同于其它皮影戏的基本特征:
1、演员由7-10人组成,而且大多数由家庭成员构成,同时吸收1-2名乡党;
2、家族传承,一般不对外收徒;
3、舞台简单,一辆人力车可拉走全部家当,四根竿子一竖既可演出;
4、人员分工明确,大部分演员能唱又能弹、拉。
5、为适应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和观众的要求,孙家皮影戏引进了社火表演及乌龟兔子赛跑皮影动画等四五个新剧目正在紧张筹备之中。
6、孙家皮影戏至今保留着祖传皮影100余套,道具100余件,各类皮影头具600余幅。
濒危状况
1、孙家皮影戏地处农村塬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孙家几代同居一室,生活比较困难,全家主要靠几亩农田为生。由于孙景发及儿子们长年为演出在外奔波,在种植上不是行家,因而收成无法与其他村民相比。
2、近年来,由于开放搞活,全家人勒紧裤带终于盖起三间平房,但房内摆设几乎一无所有。因此,想靠自己给皮影戏投入难度较大。
3、从九十年代以来,演出市场不景气,演出一年不如一年,演出场次一年比一年少,本应更换的灯光、音响和乐器无法得到更新。
4、皮影戏演员年龄逐年增大,有些演员身体一年比一年差,而且演员队伍青黄不接,演出愈来愈难。团长、传承人孙景发已近70多岁,身体也比较差。
5、第四代传承人一是年龄小,二是因经济困难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很可能在第三代(即孙景发的儿子)身上失传。
保护计划
主要保护内容
组织有关人员对孙家皮影保存的皮影进行登记、录像,整理剧本、谱子、音乐;对第二代传承人孙景发采取发补助的办法解决生活问题;培养一批能演能唱能挑皮影的新人,使皮影社团班子健全,恢复演出活力。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临潼区政府已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2、临潼区文化局、临潼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西安市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3、从2005年开始,对孙家皮影戏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十年保护目标
争取到2015年,使零口孙家皮影戏走出困境,皮影社团班子健全,年演出场次达20场以上。
建立机制
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建立专项保护基金;
3、在临潼区文化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成立西安市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保护零口孙家皮影戏共需经费42万元。其中新建舞台5万元;更新乐器8万元;更新灯光、音响5万元;添置皮影3万元;演出补贴7万元(含传承人生活补贴);录音、录像4万元;整理剧本、谱子3万元;培养新人7万元。
传承谱系
第一代传承人:
孙老五,男,1894年生,1958年病逝。15岁即领唱皮影戏;
第二代传承人:
孙景发,男,1941年生,1948年随父学艺,临潼区零口镇孙家人;
第三代传承人:
孙影权,男,1967年生(孙景发长子)。1980年随父学艺,临潼区零口镇人;
孙小权,男,1969年生(孙景发次子)。1982年随父学艺,临潼区零口镇人;
孙影霞,女,1964年生(孙景发之女)。1978年随父学艺,临潼区零口镇人;
第四代传承人:
孙向,女(孙景发孙女)。2003年随爷爷学艺;
孙伟,男(孙景发长孙)。2004年随爷爷学艺;
孙超,男(孙景发次孙)。2004年随爷爷学艺;
孙吕,女(孙景发孙女)。2005年随爷爷学艺。
相关器具及制品
使用的主要乐器有:月琴(是皮影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奏法以弹、挑、滚为主)、二弦(是皮影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装饰音和滑音)、板胡(是皮影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技巧丰富、灵活,发音高亢、响亮,声音穿透力强)、梆子(重要伴奏乐器,常为唱腔击拍)、碗碗、马号、唢呐(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声音粗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华彩片断及飞禽鸟兽叫声)、战鼓(模仿枪、炮、雷声用)、大锣(用来渲染戏曲气氛和增强节奏)、其它辅助器具还有手鼓、抱鼓、大铙、小铙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