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物与戏台息息相关,观众们与演员的情谊生生不息。在河津市樊村镇上,有一座明代建筑,称樊村戏台,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是拱木的典型结合,过去被称为河津八大景之一,是目前研究明清时代建筑的典型代表,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村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这里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走出了一位优秀的蒲剧演员。他的名字叫马建义。

马建义是一位优秀的蒲剧演员,他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但是至今在蒲剧界只要一提起他,人们还是痛惜不已、扼腕叹息,因为他英年早逝,使观众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好演员。人们说起起马建义唱戏,都说他“狠”戏(带劲的意思),在表演上用功投入,生角行当全面,是个全把式。

记得马建义老师去世时,我作为一个同乡人,远在他乡未能赶回去参加的他的葬礼,只能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表示悼念和缅怀之情,当时短短的几天时间,点击量达到两千多人。由此可见,马建义老师在观众的心目中享有何等高的威望与地位。
人走并未茶凉。二十多天前,我回了一趟河津老家,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的团长任孝义先生赠送了我一套戏剧书籍,其中就有一本《河津市戏剧文化丛书——马建义专辑》,书虽然不厚,但也是河津市文化局、戏剧艺术研究所经过一番努力的结果。当晚我回到宾馆后,躺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该书,同时也陷入了对马建义老师的深情回忆。

与马建义老师相识是他在河津蒲剧团担任团长期间,他与剧团一班人来运城河东剧院演出,当时演出的剧目是革命现代戏《红灯记》。马建义在剧中扮演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李玉和,他的表演艺术,使人们对河津剧团刮目相看,同时也让一个县级剧团在戏剧界唱响撂红。他也由在《红灯记》里饰演李玉和荣获山西省第八届“杏花奖”,同年又荣获中国“映山红”第六届演出一等奖。在此以前,他就以在《武松杀嫂》一剧中扮演武松荣获第七届山西戏剧“杏花奖”。可谓二度杏花开,美名踏春来。我老家的北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多少年来都不曾唱过戏,村干部邀请河津剧团前去演出,马建义没有因为村小观众少拒绝演出,而是与团里人员送戏下乡,在该村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出了《红灯记》等剧目。记得当时我与马建义先生在该村路口相遇,他正坐着一辆摩托车,急匆匆往村内赶去。

一次,我在黄河禹门口边上的河津龙门村参观,获赠了一盒由河津蒲剧团演出的《村魂》光盘,该剧以龙门村领头雁为原型,歌颂了新时期党的农村好干部勤政为民、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看了以后,深受感动与启发,并积极推荐给周围人观看。许多朋友把光盘拿去到街上刻录复制,为的是能够一饱眼福,观看上马建义的精彩表演。那部蒲剧新编现代戏《村魂》,因为马建义的离去,再也没有演出过,对蒲剧观众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马建义老师是河津樊村镇人,那里的特色小吃羊汤胡卜在餐饮界很有名气,后来又以走出了一个蒲剧界的著名演员马建义,让此处更有影响了。马建义老师在蒲剧舞台上主攻武生兼演须生、老生。在《三岔口》、《战冀州》、《薛刚反朝》、《古城会》、《杀府》、《柴桑关》、《牧羊圈》、《穆柯寨》、《燕青卖线》、《伍员逃国》、《铜台破辽》、《武松杀嫂》、《周仁献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村魂》等二十多个剧目中给观众留下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完美的戏剧人物形象。他创办过河津艺校,为戏剧舞台上培养了多名小梅花奖演员。他创办的《蒲乡红》栏目,在晋南以及黄河金三角一带地区掀起了空前的蒲剧热潮。

在人们的记忆里,马建义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蒲剧表演艺术家,戏剧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运城市剧协副主席。他曾任河津市蒲剧团团长、河津市文化艺术专修学校校长、运城电视台《蒲乡红》综艺栏目任总导演,是一位难得的戏剧界全才。

马建义老师离开人们十年了,说起他的艺术造诣,人们还是津津乐道,交口称赞。近年来,我所到之处,无论单位同事、还是乡村故交,无论是戏剧界的资深老前辈、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轻演员,他们对于马建义的舞台贡献都是念念不忘、耿耿有怀。如果他还健在的话,一定会大有作为,让晋南、乃至三门峡、渭南一带的蒲剧观众享受到更为优美的蒲坛视听盛宴。

前不久,我的一位生活在戏窝子村庄的老战友特意发来几段马建义老师的唱腔录音,他建议我没事时多听听马建义的唱段,心情会更加活波开朗。还有一位好朋友帮我找到了一盒河津蒲剧团录制的《红灯记》光盘。随着岁月的流逝,马建义的戏迷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有增无减。因为大家喜欢他的唱腔,喜爱他的表演艺术。

艺术不死,蒲剧不朽。只要喜欢他的观众在,马建义就一直活着。这是一个戏剧人生路上颠覆不破的道理。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时任运城市政协主席、现任运城市慈善总会会长柴林山在纪念马建义专辑上题词:“传承蒲剧立功建义,一代名伶德艺双馨。”马建义老师虽死犹生,蒲剧界的观众朋友们永远记着他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

就在我落笔之时,忽然想起了上次在运城市第三届慈善大会上见到了马建义老师的弟弟马敬义先生的情景,他们兄弟仨当年协力创办《蒲乡红》栏目,给蒲剧界留下一段盛况与佳话。是他告诉我河津文化界出了一本《马建义专辑》。当年的《蒲乡红》栏目主题歌曲就是由他的侄子、马建义老师的儿子马腾演唱。我问起马腾现在何处高就?马敬义先生说,马腾已离开求学深造的古都西安,到深圳歌剧院工作去了。虽然马建义的儿子没有子承父业从事蒲剧事业,但是歌剧也是一门艺术和一项事业,受家庭的熏陶和父亲蒲剧艺术生涯之道的影响,他的儿子马腾一定会在自己艺术道路上奔腾向前,有一个新的作为与建树。

真可谓:龙门古镇樊村街,戏剧名人升皓月。众口交赞颂名角,英年早逝难超越。一身豪气蒲坛崛,蒲乡红处旗猎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