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锁麟囊是《花园·换珠衫》,李佩红演唱,可是听过李先生的《看妆奁》,就到处找全集,程先生的段子零零碎碎的听了,可是没有太大的印象,接下来听的是火丁的《荒山泪》,再往后是赵荣琛的《锁》,程先生的54年录音,总觉得不够尽兴,直到拿到《五演》,可能我几乎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全出的《锁》,但新先生的《换珠衫》是我百听不厌的段子,同样新先生的《等夫不归》也是我的至爱。
同样,李先生的《看妆奁》《玉堂春》,赵先生的《春闺梦》也百听不厌,李先生晚年的演出每况愈下,但是综合实力能超过她现在水平的也极少。
从我自己的观点,一个演员演得好与坏,重要的是对角色的把握,记得听荀先生的《金玉奴》时,一开口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贫家的大姐,只听一听就很明显。听秦腔名家任哲中的《祝福》时,一开口,一个善良的老大哥形象就刻画出来了,与《周仁回府》中的周仁决不雷同。
现在的角忙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虽然藏拙非常必要。但火丁的念白很蹩脚,缺乏韵律美,几年来这现象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一句“不要了吧”让人大倒胃口,独立的看,还以为演的是秦腔呢!刘桂娟前面的几段克服了李先生晚年吐字、发音的影响,很规矩,很中听,后面一着急,李氏程派就全部排着队出来了,而小秋的演法真是“怎么演怎么有”,所以两人都游离于戏外,对于我个人而言,五小程旦的《锁》,我只看过李佩红的,其他人的从未看过,这一次看,毛病很多,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不规矩,乱发挥。
名演员演人物特色明显——赵先生的薛湘灵、张氏是这样,李先生的窦娥、柳迎春也是这样,新先生的赵锦棠、贺后是这样,火丁、桂娟、小秋、佩红、海燕难免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过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毛病当特色——讲究韵律是必要的,根据自己对角色的刻画修改程式也是必要的,如果画虎类犬,还不如直接画犬。
我觉得火丁至少需要克服两点:表情和念白,而桂娟需要再深入刻画角色内心,小秋我想还是收敛一点的好,佩红和海燕我不知道是没毛病呢?抑或毛病太多,我也说不好。
很明显的一点:昨天晚上的改编是失败的。戏曲的内容裁减非常困难,如果因时间的原因要裁减,每个独立的折子也尽量不要动,以免影响主角的发挥,必要时可以砍掉过场,毕竟故事情节的完整相对表演的完整要轻得多,否则戏曲也不会有折子戏专场了。
本贴由罗马于2003年1月06日22:14:09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