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华国粹秦腔第一次以经典剧目展演的方式,大规模、高密度地进入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大学。10月30日晚八点,百年秦腔学府易俗社首度将大秦之腔唱进百年顶级学府,令传承千年的秦声秦韵传遍清华园,秦人专属的慷慨激越、质朴无华之声,令京城观众心热动容。

大秦之腔唱响清华

两座百年学府相遇,必然碰撞出惊艳火花。10月30日晚,新清华学堂剧场内人流如织,近两千名北京观众、陕西乡党慕名而来争睹秦腔风采,观众席中甚至有外国观众的身影。这次,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百年易俗社走进清华优秀经典剧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了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经典剧目《三滴血》《双锦衣》上下本与清华学子见面。三部经典,四场演出,各具风格,各有千秋,代表着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与秦腔剧目的最高水准。

“曾经有千金一诺,共白头百年好合;曾经有千年之约,如鸾凤同吟同歌……”伴随着动人心弦的旋律,首场和清华学子见面的是抗战题材的易俗社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七十多年前,易俗社就曾两度将抗战戏曲带进北京演出。时光荏苒,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易俗社再度携抗战爱国戏曲进京献艺,意义非凡。

近百年来,只要《双锦衣》这出戏挂牌演出,必然座无虚席。尽管这出戏需要观看五个小时,但戏台上双生双旦的故事,精致的服饰,考究的台词,柔美的音乐,将中国戏剧的古典美演绎到极致,牢牢地吸引着观众们,

“祖籍陕西韩城县”“未开言来珠泪落”……《三滴血》无疑是秦腔剧种名片式的作品。该剧历经半个多世纪,其经典恒久的舞台魅力未减分毫。10月31日,为看这出戏,京剧名家孙毓敏、胡文阁,相声演员赵宝乐等一众名家也赶来清华园为易俗社助威。

孙毓敏说,“我本身就是一个戏迷,什么戏都看,但易俗社的演出还是第一次看,看后感到很震动,很兴奋。我感觉《双锦衣》剧本紧凑而丰富,让人惊奇的是,不光主角演得好,所有人的表演都很精彩。贵团的水平是高超的,是能获大奖的。希望秦腔多到梅兰芳大剧场、长安大剧场这样

的正式剧场演一演。”

接连三日,清华园内秦声四起,来自久远年代的戏曲鼻祖,为这所高等院校平添了诸多人文情怀。每场演出,能容纳1800人的新清华学堂内均座无虚席。现场观众很快被秦腔唱腔特有的古雅,剧本中浓厚的文学色彩,及服饰舞美的精致深深打动。

不少听说演出消息的外国学生,也特意来追寻中国最古老的歌剧。来自美国的杰西卡带着男友来体会纯正的中国式古典爱情;韩国留学生迷上了秦腔的戏服和头饰,打算自己也扮上一回;更有狂热粉丝三天四场一场不落;还有专程从西安赴京看戏的观众……秦腔在清华园的火爆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10月31日下午,易俗社的演员们还走进了一墙之隔的北京大学,为北大学子讲述了秦腔的起源、行当、流派等戏曲知识,以及易俗社百年的流变。看到秦腔演员们精湛的帽翅功、胡子功、翎子功、水袖功,北大学子们也忍不住上台跃跃欲试。北大医学院大二学生小蔺告诉记者,“我是西安人,以前由于忙于学业,还是第一次看秦腔,看后真的是被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秦腔中包含的内涵深深震撼,回到家后,一定要再多看几场!”

11月1日晚,一场经典剧目《三滴血》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演出结束许久,无数戏迷纷纷拥到台口,齐唱“祖籍陕西韩城县……”,秦声响彻,乡情凝聚,令人难忘。

传统戏曲沁润莘莘学子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之际,秦腔,作为唯一一个以系列展演形式进入顶级学府的古老剧种,不仅将秦风吹进清华园,也将秦腔的火种播撒到了北大校园,这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举,是秦腔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与追求。

昨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百年易俗社走进清华优秀经典剧目展演研讨会”上,诸多文化界专家学者们,对易俗社典雅质朴,洒脱精致的演出给予了极高评价,纷纷称赞这是殿堂级的艺术。

清华大学的杨怀栋老师说,“我从小生长在陕西,是听着秦腔长大的。很多人认为秦腔是粗犷的,秦腔就是‘吼’,于是对秦腔的艺术价值持怀疑态度。这次看过后,个人感受是,它的情节跌宕,妆容华丽,深情细腻,唱腔透亮,动人魂魄,充分表现出秦腔的美,颠覆了很多人对秦腔的认知,这是演出最成功的地方。”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赵洪告诉记者,“易俗社建社史与清华建校史只差一年。今年六月,我们在西安看了《双锦衣》后,就被深深感动,很想把古老的秦腔艺术引进大学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很希望在校师生了解秦腔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最高水准的秦腔剧社,去体味中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西安秦腔剧院总经理雍涛表示,“我们受清华大学之邀,带着三本戏进入我国最高学府,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是对易俗社近年来复排老戏,创作新戏举措的充分肯定。”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能把秦腔演到我们国家最高学府,我们自豪。能跟一流的大学师生切磋、学习,我们幸福!”

尽管秦腔剧种堪称活态文物,但清华学者们还是从中嗅到了“潮流”的味道。诸多学者建议,秦腔服饰之美,故事内涵之丰厚不逊于任何一个戏种,应当深入挖掘秦腔最“潮“的文化符号,像迪士尼动画那样,开发一批刺绣、服饰等周边衍生产品,将这些美丽的资源市场化,并用国际化的手段推广秦文化。秦腔抚育了秦人,也可以走向世界。


  此次“百年易俗社走进清华优秀经典剧目展演”活动,除了经典剧目演出、专题研讨会,还举办了多场秦腔艺术讲座,通过秦腔名角儿现场讲述秦腔的起源、流派、发展脉络等戏曲知识,让京城广大戏迷朋友深入了解了秦腔,使秦腔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播和普及。活动现场还举办了“美丽西安”图片展,全方位展示了西安近年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

“百年易俗社走进清华优秀经典剧目展演”活动不仅让清华学子感受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体味了百年易俗社的秦风古韵,更推动了易俗社和清华大学的相互交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也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一次成功探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