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圣司马迁,流传至今的诸多传说多是围绕书写《史记》的艰难历程而展开的。然而拨开历史的烟尘,真实的司马迁并非圣人,只是一个苦情且有超常意志力的人物,用更通俗的价值观来说,其形象更接近一个逆袭的“屌丝”。司马迁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历史人物,这几年在话剧、歌剧、连环画、纪录片中尽管都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这位地道的陕西乡党,却从未登上过秦腔舞台。
日前,西安秦腔剧院与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戏剧学院青年编剧张泓编写的秦腔历史剧《司马迁》剧本进行研讨,这意味着司马迁将用乡音首次唱秦腔。
此次以“史圣”司马迁著史为背景而创排的秦腔历史剧《司马迁》由《廷祸》《狱难》《书成》等5场戏组成,既展现出司马迁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与尚真重信,又展现出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会专家苏育生、冀福记、丁金龙、李平、韩健等从剧目创排意义、剧本主导方向、剧本结构等方面作了讨论发言,为剧本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及建议。
司马迁将用乡音诉悲歌。到底什么样的形象,才会距离真实的司马迁更近一步?在韩城司马迁后裔那里,有着关于先人无数传说,人们追溯先人的情感发乎于心,仿佛祖先就是活在身边的家人。当然,这次,唱着秦腔的司马迁不再拘泥于史实,编剧创作时也不再去抓典籍上那些非常著名桥段,陕西人当然要写咱乡党的精神世界。
秦腔版中的司马迁,使得一代史圣走下神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伟人,更像一位居家老伯,跨越两千年的距离,带着陕西人最质朴的生活气息。在编剧张泓看来,期待唱秦腔的司马迁,不是教育片,不是教科书,摒弃高台教化。“当然,司马迁有作为知识分子责任担当的一面,更是有血有肉的乡党,性格更加丰满更富个性与张力”。
文艺评论家苏育生、冀福记等诸多专家认为,无论在哪个年代,司马迁的话题与精神追求永不过时,司马迁敢于直谏,又在屈辱中发奋完成梦想的形象,是咱当前社会最缺失,文化人最需要的责任感,这是当下人们追溯司马迁的基本诉求。相信秦腔版的司马迁上演后,又将为人们带来诸多启示,这部戏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上演。据《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综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