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不能光为逗人笑,主要靠神气拿住观众。

真想干事,席大一块地方都能练;想混日子,把皇上的金殿给你也白搭!

一桌宴席尽是肉,没有黄花菜也不行;角色没大小,就看你能不能演好。

——王辅生

他是秦腔舞台上的常青树、戏迷眼中的艺术家、晚辈心中的好榜样;他主演的秦腔折子戏《看女》红遍了广袤的大西北,堪称一绝;他的徒弟遍及陕西、甘肃、北京等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就是有着“秦腔卓别林”“丑角大师”“西北名丑”等美誉的杰出秦腔丑角表演艺术家—王辅生。

12月的西安,寒意甚浓。一阵风呼啸而过,树上仅有的几片枯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树温暖的怀抱,在冰冷的冬日中飞旋着、飘舞着,最终落在了灰尘四起的马路上,悄无声息。仰望天空,朵朵白云顿时化作丝丝白线,散了。

午后1点,和煦的阳光使人倍感惬意,心里暖暖的。当笔者按下王辅生家的门铃时,只听屋内的脚步声愈来愈近,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中年妇女径直将我们迎进了王辅生的卧室。后来才知道,她是王辅生的女儿。

卧室虽然不大,但整洁干净,阳光充足,很适合老年人居住。挂在墙上的四幅照片使整间卧室更显温馨:“全家福”上的王辅生笑容满面,师徒合影上的王辅生精力充沛,《看女》剧照中的王辅生幽默风趣,生活照中的王辅生随和亲切,每幅照片都向笔者传递着这位艺术家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

见我们进来,躺在床上的王辅生便示意女儿和儿子扶他起来。刚过完83岁寿诞的王辅生,精神虽不是很好,但思维清晰,很是健谈,只是由于身体的原因,说一会儿就要休息上一阵儿。“我9月份还在长安区演出,可现在身体不行了,怕是再也不能上舞台了。”说此话时,王辅生有些伤心和无奈。正聊着,西安宏蕾秦腔艺术团的团长郭宏继、王福鸿带着团里的两个小演员来看望王辅生。提起郭宏继,王辅生感慨地说:“那么多娃要吃饭,在戏曲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宏继还坚持办剧团,太不容易了。你们对剧团的报道很好,像这样的事,媒体应该多多宣传。”当笔者提及秦腔目前的现状时,王辅生有些激动,“我真没想到这么好的剧种,怎么成这样了,我们秦腔上千个剧本,怎么就没人演了?现在一演就是《五典坡》《回荆州》《周仁回府》,过去那么多好戏去哪了?唉!不说了,想起来我就难受!”跟随郭宏继来看望王辅生的两个小演员很懂事,见此情景,便宽慰说:“爷爷,还有我们呢!”看着两个稚嫩的小演员,王辅生一扫刚才的烦闷,提议让两个孩子和他合个影,留个纪念,“今年夏天,娃们还和我一起演《看女》呢!”

笔者实在不忍心打搅王辅生休息,便和郭宏继出了卧室。作为原西安三意社演员,郭宏继与王辅生认识已有50余年,在他印象中,王辅生就像“快乐的老神仙”一样,以其乐观积极的心态、心直口快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据郭宏继介绍,退休后的王辅生从未离开过秦腔舞台。每逢团里下乡演出,当地百姓指名道姓非要老将披挂上阵不可,尽管团里给他的演出补贴很少,但他从不计较,总是满口答应。家里人担心王辅生身体,便劝他放弃,可王辅生却说:“咱好赖是团上的人,总得顾住场么,寻到你门上了,不去能行嘛!”

当笔者和郭宏继正聊得兴起时,王辅生的得意门生——秦腔丑角演员李洪刚带着一位中医来探望老师。将医生安顿好后,李洪刚便和笔者聊了起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洪刚就跟着王辅生学戏,因其勤奋好学,深得王辅生看重。为此,王辅生将自己的拿手好戏《看女》倾囊传授给了李洪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洪刚有诸多感慨。“老师对他的徒弟们都非常好,一点架子也没有。”和老师接触的时间长了,李洪刚便对这位艺术家更加敬重了,“老师80高龄了,每天清早还在压腿、踢腿、跑圆场、走身段,房前院落,走廊过道,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未间断过。若不是近来老师身体不太好,他还会坚持。”王辅生不仅在艺术上悉心指点李洪刚,而且在生活、做人上,也给予了李洪刚诸多提点,“老师经常说:‘真想干事,席大一块地方都能练;想混日子,把皇上的金殿给你也白搭!’生活中的提点对我们这些晚辈来说,启发很大。在艺术上,老师绝对见不得一点虚假。”

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坚持不懈,王辅生演绎的众多丑角形象才会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戏迷心间。尤其是《看女》,可说是空前绝后,颇受戏迷喜爱,以至于有评论说“王辅生能离开《看女》,但《看女》离不开王辅生”。

《看女》是剧作家孙仁玉于1915年创作的一出生活戏,着力塑造了爱女虐媳的任柳氏的艺术形象,以其浓郁的喜剧色彩而夺目。自搬上秦腔舞台以来,可谓常演不衰。观众以欣赏王辅生的《看女》为一大乐事,看罢总要赞誉一番。“瞧老爷子骑驴那动作,真是绝了!”“半边脸气抖、半边脸慈笑的高超演技配上他那逼真的扮相,就是不道一句不唱一腔,也会使人捧腹大笑。”“王老的《看女》无人能及!”

从王老家中出来,已是下午3点。不知从何时起,天空飘起了丝丝细雨,为干燥的空气增添了些许温润。临别时,王老伸出手与笔者道别,看着老人瘦弱的手臂,笔者鼻子酸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一路无语。

前些天,笔者在“庆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王辅生83岁华诞暨艺术人生座谈会”上见到了众多秦腔名家大腕,李瑞芳、肖玉玲、马兰鱼、雷开元、全巧民、郝彩凤等老艺术家对王辅生均给予了衷心的祝福和很高的评价。因王辅生经常和肖玉玲同台演出,所以肖玉玲对王辅生的印象很深,“王老是我学习的榜样!”话虽简单,却饱含了肖玉玲对王辅生的敬重。“王老的戏路非常广泛,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善于应急,舞台上缺啥角色,他就演啥角色。”提起与王辅生同台演出时的情形,肖玉玲至今记忆深刻,她说:“有一次演出《玉堂春》,王老前边演完妓院老鸨,中间还要演崇公道,最后再演看监的禁婆子,简直就是全才。”

上世纪60年代,西安三意社排演秦腔现代戏《江姐》,王辅生被分配演敌伪警察,只有一句台词,在剧中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有人担心他未必能接受,便侧面劝慰他,可他却毫不领情地说:“一桌宴席尽是肉,没有黄花菜也不行;角色没大小,就看你能不能演好。”就这样,王辅生信心满满地上了台。最终,这个在剧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征服了观众,每次演出都能赢得满堂喝彩,更有人大发感慨地说:“到底是名流大家啊!”

从艺72年,王辅生塑造了众多丑角形象,除《看女》外,《唐知县审诰命》《八件衣》《拾玉镯》《打虎计》等传统戏和《穷人恨》《白毛女》《二巧离婚》等现代戏中都有他的身影。这些角色虽是“绿叶”,可至今仍被广大戏迷观众所津津乐道。王辅生曾说:“丑角不能光为逗人笑,主要靠神气拿住观众。”或许,这就是他塑造的丑角形象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不知不觉中,稿子已经完结,可笔者仍沉浸在王辅生所制造的喜剧氛围当中,难以自拔。忽然,手机响了,是王辅生的徒弟李洪刚打来的。“老师走了,今天下午两点,走的时候很安详。”听着对方在电话中的哽咽声,笔者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以至于李洪刚是在什么时候挂断的电话,也浑然不知。直到半个小时后,再次接到朋友的电话,才相信了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那一刻,笔者忽然发现脸上有两行暖暖的泪水缓缓地流下……

2007年12月15日14点24分,一个让人悲伤无比的时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