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关于秦腔剧种保护的问题成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组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来自渭南秦腔剧团的卫小莉委员谈到秦腔艺术目前艰难的生存状况时,忍不住哭了。她对秦腔的真挚感情引起与会委员的共鸣。省九届政协委员、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罗艺峰教授疾呼:陕西最大的文化品牌就是秦腔,应尽快将秦腔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及口头文化遗产”。
罗艺峰委员认为,首先,秦腔是我国公认的梆子戏的鼻祖,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内含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其次,秦腔艺术成熟,名家名作,风格流派丰富;第三,群众基础作为秦腔文化标志之一,“秦地?秦人?秦腔”已融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有多年积累的成果,包括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历史传统方面具有丰富的人才。据了解,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应国立西北大学邀请来陕讲学,曾到著名的易俗社听戏。鲁迅先生对秦腔大加赞赏,亲书牌匾“古调独弹”赠与易俗社,并将自己讲学酬金捐给易俗社。
秦腔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及口头文化遗产”后到底有什么好处?罗艺峰委员说,它将成为一项文化建设工程,为振兴秦腔注入新的动力,也将成为凝聚三秦儿女民心民情的焦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秦腔作为政府文化工程立项,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各项工作。
在讨论会上,张臻、石瑞芳、赵大山、陈爱美、赵建文、陈永龙、卫小莉等委员也纷纷表示,秦腔剧种如果申报成功,无疑为陕西赢得一块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品牌”。
小资料: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及口头文化遗产”是指一切历史传统久远,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有广泛群众性的,非物质性的及口头传承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种,如音乐、戏剧、工艺、美术、舞蹈、口头文学等艺术品种或艺术样式。我国每年只有一项可以报送联合国。目前,我国已经有昆曲、古琴艺术申报成功,2002年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将川剧、评弹、南音、纳西古乐等120项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并交由国内专家预审。 另讯:为了积极配合百戏之祖秦腔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及口头文化遗产”,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中国秦腔网(http://www.qinqiang.com)专门开辟了秦腔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及口头文化遗产”专辑,并于近日连续一个星期在“汉唐古韵-大秦之腔”语音聊天室举行“秦腔申遗”专题论坛,届时中国秦腔网将邀请权威人士和广大热心观众共同探讨另人振奋的“秦腔申遗”之旅。
(中国秦腔网消息 华商报讯 记者:邢小俊 舒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