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魏喜奎艺术发展促进会日前在京举办著名曲艺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举行了北京京剧院著名编剧、魏喜奎的丈夫周桓先生所著的新版《魏喜奎传》一书首发式。首都梨园界部分魏喜奎生前的老朋友和魏喜奎的几位弟子欢聚一堂,共同缅怀魏喜奎先生一生对中国曲艺和戏曲做出的卓越贡献。
拥有众多剧种和鼓曲的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戏曲大国。魏喜奎先生七十年的艺术人生中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为繁花似锦的中国戏曲百花园增添了两朵艺术奇葩:奉调大鼓和北京曲剧。这一贡献在中国戏曲界绝无仅有。她是自幼就活跃在舞台上以演唱唐山大鼓而一举成名的艺术家,在演艺之路上永不满足,始终不停步,先是创立了起伏变化更加鲜明并长于抒情的新鼓曲——奉调大鼓。之后,又向戏曲艺术学习,在以唱功取胜的鼓曲演唱中增添了戏曲特有的手势、身段,直至有了演戏的强烈愿望。北京是曲艺、京剧的发祥地,还是评剧、河北梆子、昆曲等剧种非常兴旺的地方,唯独没有北京地方戏,而上海有沪剧,无锡有锡剧......这激励着她大胆创新,竟然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又创立了一个新剧种——北京地方戏——曲剧!著名的北京作家老舍先生赞誉她“填补了北京地方戏的空白”,并亲自为新剧种定名为“北京曲剧”。1951年魏先生演出的第一出北京曲剧就是老舍先生特意为她而写的新作《柳树井》。当年北京曲剧的演出同其它戏曲一样,在文革爆发之前一直非常红火,受到市民的喜爱。这些都被周桓先生写入了新版《魏喜奎传》。
魏喜奎的3位弟子于红(右)、王苏芬(中)和许娣(左)簇拥在她们敬重的周桓老师身边。
已88岁的周桓先生在纪念会上赞扬了魏喜奎一生独一无二的艺术成就,特别强调了魏喜奎生前十分担忧文革后戏曲出现后继乏人的“一代人一代艺”的可悲结局。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摧残,各个剧种和曲种都面临着恢复和振兴的艰难局面。魏喜奎努力想改变这种状况,收了多位徒弟,亲自培养,还希望能办个曲艺、曲剧学校 ,为此专门成立了“魏喜奎曲剧艺术发展促进会”,还拟定举办一次“北方鼓曲业余演员大奖赛”活动,寄希望于吸引来更多的年轻人,好从中选拔出好苗子加以培养,壮大曲剧和鼓曲的队伍。她还有太多的事想干。不幸的是,长期过度疲劳忙碌的魏喜奎,竟于1996年3月23日在市政协会上突发脑淤血而辞世!。在她病逝后,大陆、港台及海外的一些艺术家发出紧急呼吁:“奉调大鼓千万不能失传!”
周桓在会上倾情讲述魏喜奎的卓越艺术成就。
同样酷爱戏曲的周桓先生决心努力完成实现魏喜奎生前的遗愿。在夫人逝世当年就自己出资以魏喜奎曲剧艺术发展促进会的名义举办了“喜奎杯”北方鼓曲业余演员大奖赛活动,设立了新苗奖等十几个奖项,并分别在津京两地举行了颁奖演出。之后还分别举办了两次全国鼓曲大奖赛等一系列活动,如邀请魏喜奎的弟子甄莹、于红、那欣、许娣等参加纪念魏喜奎创演曲剧和奉调大鼓50周年演出、庆祝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曲艺专场等。周桓先生还整理出版了《魏喜奎缅怀集》和魏喜奎与得意弟子于红的音配像光盘......以此告慰夫人的在天之灵。
周桓在魏喜奎的高徒于红(右)和王苏芬(左)的帮助下为读者签名赠书。
这是88岁的周桓老人再次出资举办纪念魏喜奎的活动会场。
在北京梨园界以直言和倾力支持京剧艺术而颇有名气的周桓先生也是一位“极愿为京剧艺术、为执著于此的演员一尽微薄之力”的热心人。他多次出资出力为老艺术家们举办演出专场。如为纪念武生宗师李万春,曾三次在京举办纪念会和演出专场。还不顾高龄,多方奔走联系,成功举办了京剧艺术家吴素秋八旬华诞演出专场。受到梨园界的广泛好评。
周桓的老朋友、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韵秋为周桓竖起了大拇指。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周桓老人个人出资完成。不为别的,为自幼就产生的对戏曲艺术如同对生命般的热爱。难怪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韵秋在这次纪念会上向周桓竖起了大拇指,表达了一个老友由衷的赞叹。
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周桓先生在发言时特别表示:希望跟随魏喜奎学习多年、师徒同台演出多次的魏老学生于红能做奉调大鼓的传承人。奉调大鼓能否得以传承,这不仅是魏喜奎生前的忧虑,也是周桓老人心中一直惦记的大事。于红激动地表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魏老师的奉调大鼓继承发扬下去,使其重放光彩。给了周老师满意的答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