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泓:首先感谢斑竹!看到婺剧论坛很惊喜。从小就看婺剧,且很入迷,可近些年已迷到西方古典音乐里,几乎没看婺剧。自从去年看到婺剧vcd出版,就全部买回家重温一遍经典。感觉年轻演员无法超越前辈。张建敏,陈美兰虽已达到一定高度,但戏路太窄。而且唱腔上跟郑兰香比,还缺少一点韵味。跟昆曲、京剧比就更显一点俗味。
阿络:诚如您所言,“婺剧确是宝贝,可惜无发展”,青年演员无法超越老艺术家,是整个戏曲界的普遍问题。不谈演员的阅历、本身对角色的把握、演绎与老艺术家的差距,就说说如何取悦观众吧。虽然梅花年年开,但传统戏曲的观众群在萎缩是个不争的事实。青年演员一方面要获得原来对他们的师父、师兄、师姐的唱腔表演耳熟能详的老观众的认可,另一方面,要在众多娱乐形式中争取青年观众,真当是生不逢时啊!谁是他们的基本观众?哪怕是潜在的。一些县剧团解散、瘫痪也早已不是新闻了。婺剧,甚至是戏曲,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谈得上发展?吴光煜的小和尚演了47年,换一个角度看,也是小和尚的悲哀。红花尚待绿叶扶,现在整个婺剧界编、导人才的缺失,对艺术作品不知所从的迷茫,即使是在婺剧龙头排演的《昆仑女》中照样存在。不谈声腔的改革,单就提一个打浑的处理:《昆》是部讴歌民族团结的正剧,海飞云身边的臣子在劝说海攻打善鄯国时,竟冒出来“你就是心太软”的流行歌曲!这样的处理出现在一个一级剧团出演六艺节的大戏上,真是很值得商榷。每个演员都有其特点,有其长处和短处。郑兰香以花旦应工,虽然戏路广,但比较《对课》《僧尼会》与《西施泪》,阿络更喜欢她的小家碧玉戏。当然,张建敏与陈美兰也有她们自己的特色,在看她们的《断桥》时,我只想说“年轻真好”。她们才只有三十来岁,还有希望看到她们的新戏和更好的表演。
至于将婺剧与京、昆作比,私下认为不可比。“俗极即大雅,雅极即大俗”。昆曲历经几百年的飘摇,依然苍白地美丽着。京剧是取西皮、二黄、汉调之长,集大成的国粹。而婺剧是乡土的艺术,她的乡土性就是她的生命力。比如说她粗犷有力的表演风格,夸张生动的动作,讲究的线条和造型,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点,还有变脸、耍牙、飞叉、红拳、滚灯等等的特技,如果放在京剧和昆剧中一样会很突兀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婺剧作为金华的地方戏,如果连家乡观众都在流失的话,真当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湛泓:其实我经常有念头,想怎么为婺剧做点什么。特别是看了已出版的20多VCD ,影音效果实在不敢恭维(第二批稍好),深为惋惜。因为我是影音发烧友,对着方面比较讲究。我经常想怎么能请香港雨果公司来为婺剧录制几张发烧唱片,至少能抢救一点象郑兰香等老一辈艺术家的音像资料(雨果已出版有《二凡》和《三五七》两段婺剧改编笛子曲,由张维良演奏,音响效果非常棒,不知诸位有否听过?)。这对推广和发展婺剧肯定有很大作用。我几次播放这两首曲子给从不听戏的朋友听,他们都说好听。所以我想推广婺剧,在现代社会用现代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实行起来确有困难。有朝一日小弟发了,一定不忘这一使命。
小弟虽然爱好广泛,但时有偏见。梅兰芳再伟大就是听不进,独衷程派;越剧那么多艺术家,却独爱茅威涛;从小听惯了郑兰香,听别人就觉缺了点什么。当然阿络所言张、陈之《断桥》确是高峰,我之所以提她俩,已说明是她俩的戏迷。今年2月13 日中央台3套播出时,我更是激动,急急忙忙打开录象机把它录下。只是我担心她俩能否再超越(至少达到)这个高度。近来也无演讯,阿络所提之《昆仑女》,只是听说过,没见到影音资料,由于工作关系,每天半夜回家,无缘收看金华38频道,不知阿络对它除了批评还有演绎方面的优点评论?
至于郑兰香的小女人戏讨人喜欢,我想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共通性。当然凭我现有的阅历,觉得《僧尼会》和《牡丹对课》已是相当完美的艺术了。我看了上海昆剧团的《二凡》,觉得整个艺术完成度比《僧尼会》差了好几班,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吧!《西施泪》的失败,我觉得主要在音乐上,太硬了(但我还是买VCD,就因为太难得了)
说实话,平时我最喜欢听的还是昆曲,但资料很难找。这几天特兴奋,因为也找到了昆曲网,我上网才一星期,还不知怎么发伊妹儿,请同好多指点,小弟喜欢搜集资料,现CD、VCD、DVD等软件几千种,其中各种戏曲软件近百种,若需要一定提供,再谈!
阿络:湛兄,果真是音响发烧友!库藏竟如此丰富!雨果的想法,阿络听来,湛兄是第一人。婺剧界与我们各位共同努力罢。请问湛兄,除了《二凡》《三五七》,赵老改编自婺剧的笛曲可还有?《昆仑女》一剧,改编自《双阳公主》,六声腔汇萃,加上西洋音乐,很是热闹。此剧引起的争议很大,褒贬均有,阿络只想说陈美兰的戏份很重,表演很好。四大名旦,湛兄独衷程派,是从roy的春秋亭来到婺网的吗?阿络也是,一曲《锁麟囊》,幽咽婉转,似断若续,百听不厌。
湛泓:我现在上网简直是横冲直撞,一点头绪都没有,打字也相当吃力。你的提醒,刚才去春秋亭转了一圈。真是“臭味相投”,我也是看了《锁麟囊》后喜欢上程派的。我只看了中央台播的音配像一次(张火丁配像),因为那天家中没有空白带,很遗憾没有录下。今年上海京剧院拍了三集电视剧(孙爱珍主演),没找到VCD 。看了《锁麟囊》后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这个戏很适合婺剧演,用滩簧?用徽戏?希望有人改编——一定要注重唱腔。
欣赏戏曲我只是凭直觉,婺剧知识很贫乏,婺剧改编曲目前还没发现第三首。VCD目录就打在这里,有哪些需要小弟可以赠送一套,我这购买很方便:第一批:僧,牡 ,拾玉镯,辕门斩子,花头台,光普买酒,江南第一家,打郎屠,铁灵关,文武八仙,磨豆腐,断桥,第二批:米兰敲窗,白蛇前传,阳河摘印,徐策观画,法场换子,徐策跑城,醉打太庙,姐妹易嫁,拷打.提牢,大春花(曲牌音乐集);以上为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还有一个盗版版《李渔别传》,一个《西施泪》是俏佳人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