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品种,是人民群众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以灵动的姿态展现着人民的精神风貌,以丰厚的意蕴反映着人民的审美诉求。
湘剧是弋阳腔传入湖南后,结合地方杂曲、小调,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特色,又与湖南当地的语言风俗、审美追求相结合,逐渐形成的一个兼具高腔、昆腔、低腔和弹腔等特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剧目分为高腔剧目、昆腔剧目、低牌子剧目和弹腔剧目四大类;常用乐器为京胡、京二胡、月琴、竹笛、高胡等。伴奏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伴奏乐器分四种,高腔用高胡、琵琶、扬琴、中阮、笛子,有时加唢呐;昆腔用笛子、箫、笙、琵琶;低牌子以唢呐为主;弹腔用京胡、京二胡、三弦、大小唢呐。武场伴奏用鼓板、铙钹、大锣、小锣。湘剧伴奏,习惯上称作“文武六场”。“文场”为2人,操二胡、月琴、竹笛和唢呐,由司鼓指挥;“武场”为4人,操鼓板、铙钹、大锣和小锣。湘剧的器乐丰富多彩,除了用于声腔伴奏外,还有200多支传统的器乐曲牌。依据其使用主奏乐器的不同,曲牌可分为文场丝弦曲牌、唢呐曲牌、笛子曲牌和武场唱腔锣鼓曲牌、念白锣鼓曲牌、程式锣鼓曲牌。
湘剧表演角色行当齐全,生、旦、净、丑、末各行都有各自的分支和独特技艺。表演载歌载舞、唱做并重,许多优秀的剧目,都能用三种声腔进行演唱,形成三种演唱版本。湘剧一方面继承了昆曲优雅的特点,另一方面融合湘南民间气息、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形成了较其他剧种更粗犷、更阳刚和富有个性的武打戏表演风格。湘剧表演使用各地方言为舞台语音,它的“高、低、昆、弹”四大声腔是长沙地区以及湘中、湘东一带的音乐、语言、舞蹈、民间体育以及民风、民俗的综合体现。湘剧与民众结合很紧密,它既能登大雅之堂,行高台教化,又能深入大街小巷。
时过境迁,昔日辉煌的湘剧,而今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悠久深厚的戏剧传统只有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人才的断层导致演艺人员的表演艺术水准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目前中国戏剧的艺术水平很难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湘剧出现生存危机,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一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需求日益提高,文化娱乐活动方式多样化,人们有了选择的自由,观众在悄悄的分流。特别是电视、电脑网吧、家庭影院、影碟机的出现,显示出了强大的吸引力,把大批量的观众从剧场里拉到了家庭娱乐室里来了,观众渐与湘剧疏远了。二是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阳小兵说:“现在就衡阳湘剧艺术有限公司的传承现状而言,虽然政府在扶持,但力度远远不够。我们团不像桂阳湘剧团、也不像湖南省湘剧院,他们的人员是有固定收入的。而我们团没有编制,成员都是凭着对湘剧艺术的热爱在传承,有很多时候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 资金支持是民族文化艺术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湘剧而言,足够的资金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剧种服装、乐器、音响等硬件设施的添置,队员学习、生活等开支,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调查显示,湘剧由于资金管理、运营模式、艺人表演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已经得到国家政府文化部门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但力度还不够,覆盖面也还有待拓宽。三是缺乏后备传承人才。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唐秋明表示,“制约湘剧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在于招不到后备人员,包括剧本创作、音乐创作、编导导演、舞美等。现在剧团的人员基本上是身兼多职,有的演员兼乐师、有的演员兼舞美,他自己出了作曲、乐器演奏,很多时候都要上台当演员。” 特别是近年,随着现存的老艺人日趋减少,且都年过古稀,健康状况不佳,加上年轻人对学习湘剧缺乏动力、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致使其传承后继乏人,断档严重。
在当前国家大力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无疑为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湘剧的传承不仅需要经费,需要方法,更需要滋养它的文化沃土和一群懂得并爱护它的人。调查得知,政府部门已经划拨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湘剧的教育传承与保护工作。但与政府其他投入比较而言,湘剧还是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譬如,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帮助艺人修建训练和演出场所;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传承人的培养,激发起他们传习湘剧的积极性。同时,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录制演出实况,既可为湘剧的档案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又可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
湘剧的传承发展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举办训练班、兴趣班、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吸收有兴趣的人员加入,培养后备传承人;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健在的老艺人,给予他们适当的优惠,调动和鼓励他们传承的信心,并积极为他们的传承创设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应注重创作、编剧编导和灯光舞美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组织一支忠诚于湘剧艺术的编、导、演、作曲、舞美、理论研究与管理的人才团队,继续挖掘出更多的传统剧目,并结合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创造出新的作品。学者刘文峰认为:“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形式脱离多数群众的审美意识和戏曲的艺术规律,这是元杂剧和昆曲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一些戏曲剧种产生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当前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湘剧的创新传承,要加大挖掘传统的力度,要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创新。进一步挖掘整理出更多的湘剧传统经典剧目,保留其固有的文化精髓;结合时代特征和人民的审美诉求,赋予湘剧以新的形式。创作出更多既有湘剧传统特色,又符合时代形势的优秀作品,也是提升湘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杨和平 王佳文)
(摘自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