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当属青春年华好时光。32岁的周帆却说:“我是个老演员了。”一个“老”字,和她青春飞扬的模样是那么的不搭。可不是嘛,12岁入行,学湘剧,演湘剧,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20年,从湘剧舞台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经验丰富的“台柱子”,还有她出演过的一长串的剧目,扮演过的一个个角色,确实不算新秀了。作为一名“80后”年轻人,周帆如今已是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顶梁柱。
年少入行
2005年7月,19岁的周帆考进了长沙市湘剧院。她主攻的是青衣,青衣重唱,她只要有空就练唱练身段,几年下来,硬是学会了10多出戏。这个略带“固执”的小姑娘,每年都跟着剧团下乡演出上百场。冬天穿着单薄的戏服在高高的舞台上演出,寒风在戏服里打转转,寒彻肌肤,周帆从没叫过一声苦。她说:“喜欢湘剧是我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
周帆有着扎实的湘剧基本功底,在校期间学的两出大戏《李三娘》《金印记》均受教于陈爱珠老师,《百花赠剑》《陈三俩爬堂》受教于左大玢老师和李自然老师。通过7年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名师的指点,毕业汇演中,她在湘剧高腔《金印记》中饰演的周氏,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她还向湘剧表演艺术家颜燕雨、陈玉莲、庞焕励,汉剧表演艺术家彭玲,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教授学习,广采博取,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周帆说,和她同期入行的,有的人仍在努力,有的人已经放弃,坚持下来的必定有着坚守的信念。“98届湘剧班”女生只剩下她一个还坚守在湘剧舞台上。
艺海扬帆
2013年,周帆前往北京向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老师学习京剧剧目《春闺梦》,并将其移植成湘剧弹腔。繁复的身段动作,高难度的水袖,对于一个年轻演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学成回来后,她演出表现得心应手,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扎实的功夫,受到了一致好评,获得了长沙市“杜鹃花奖”专业文艺汇演比赛演员一等奖。之后,她在梅花奖获得者、汉剧表演艺术家彭玲的指导下学习京剧荀派代表剧目《痴梦》。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传授的一出荀派花旦戏,表演夸张,人物性格泼辣,学起来很费劲。通过这样的跨剧种学习,周帆吸收不同的表演技艺和其他剧种的神韵、内涵,融合到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中。
2016年长沙市“杜鹃花奖”专业文艺汇演比赛,周帆荣又获演员一等奖,比赛剧目是湘剧高腔《刺目》 ,这不是她行当里的戏,却也表现得十分出彩。她认为,这得益于那些同行当和不同行当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周帆说,戏曲从来是一个看重师承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口传心授,从来都是无法替代的。”
通过多年的舞台磨练,周帆出演了《白兔记》《琵琶记》《金印记》《白蛇传》《打雁回窑》《陈三俩爬堂》《春闺梦》等经典传统剧目,塑造了许多舞台角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端庄秀丽、文静淡雅的演艺风格,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湖南省2004至2010年度湖南戏剧芙蓉(表演)奖、2013年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和新创小戏比赛金奖、2014年首届长沙文艺新人新作奖等等。
2017年5月,周帆把湘剧带出国门,登上了法国国家歌剧院的大舞台上,演出湘剧高腔折子戏《秋江》,还和她的恩师陈爱珠同台演出《拜月》,艺惊四座。2017年9月,周帆进京演出湘剧高腔《护国》,扮演蔡锷夫人,湘剧第一次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这个舞台,周帆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矢志传承
在许多人看来,坚守湘剧似乎意味着“艰苦”与“付出”。周帆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湘剧的传承既是有价值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她始终饱含热情投入到湘剧的传承与革新之中。这是一项既艰难又需要才情的事业,更需要一种担当的精神和勇气。她说,她的艺术方向,不仅仅在于将前辈艺术大师们传承下来的瑰宝展现在当今舞台上,更要感应着时代要求,开拓湘剧艺术的新局面。
“只要你走近湘剧,你就会爱上湘剧!”周帆觉得好的湘剧唱段要像花一样开放在人们的心中。她说,“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领略到湘剧之美,尤其是年轻人。湘剧之美在于体贴人情、传承文化。” 这些年,她带着湘剧走基层进校园,走在湘剧传承的最前列。2017年周帆当选为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闲暇时,她四处收集群众对有关湘剧的保护与发展的提案,提交给省两会。
穿越20年的时光,周帆演戏的激情依旧澎湃,说起哪出戏,随口就能唱上一段。
湘剧,是周帆的事业,更是她青春的理想和无悔的追求。(迟美桦)
(摘自 《湖南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