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庙举行祭祀性的演出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戏曲史,形成了特殊的民俗戏剧现象。广大人民参与戏曲的主要途径就是观看庙戏。神庙戏楼是来源最古、出现最早同时也是分布最广的戏楼。庙台的演剧娱乐作用在晚期成为它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庙台建筑结构和观演结构密不可分。汉唐以前的祭祀方式主要依靠歌舞表演,到了汉唐则以音乐舞蹈和百戏杂技为主,宋代戏曲成熟发展,神庙祭祀就和戏曲文化结合起来。由于众多的中小城镇及广大乡村并不具备建瓦舍勾栏的条件,因此神庙就成为游艺场所的替代。

·神庙建筑格局及戏楼的位置

唐宋以后,中国神庙建筑形成了较固定的格局,一个完整的神庙包括山门、钟鼓楼、戏台、献殿、正殿、配殿和东西廊房。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其结构可以视地形环境和财力条件适当增减。在空间分布上按中轴线呈纵向排列,两边对称的格局。庙宇戏楼一般建于寺庙山门的对面,坐南朝北,戏楼及其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演出环境。 保存到现在的戏楼,以清代居多,或多建于前朝,后经清代重修

·神庙戏楼建筑的发展过程

戏楼经历了从台到楼,从简陋到精良的发展过程。即露台,舞亭类建筑,舞厅。舞厅的形成标志着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的典型的中国式戏楼的确定。

神庙戏楼(3)   山西农村观剧场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