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中国相声一百年》,总策划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第一次主持电视创作,他付出了八个月的代价。
扔了相声对不起祖宗
姜昆说:“近几年来,由于相声走入了低谷,所以相声的兴衰一直是人们特别关心的话题,相声界的动态也被大家所关注:姜昆做网站去了,是赔了是赚了?是不务正业了还是还干这行?冯巩拍电影去了,牛群当县长去了……大家都非常关心。我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一直在想,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来讲,我也挺有责任的。马季老师把我培养出来了,他从侯宝林老师那儿接过了班,我又从马季老师手里扛过了旗,如果在我手中把这杆大旗扔了,或者相声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走向灭亡,你说我怎么办?对不起祖宗呀!所以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你不知道网上骂我骂得有多厉害。我想,一方面我自己应该在创作上努力,在各个方面给大家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能够尽到我们这一代相声艺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怎么培养新人,让大家能够从相声艺术的本质上认识相声艺术,从而发展相声事业。”
相声要回归剧场
对于相声的衰败,姜昆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认为电视确实是在相声的发展过程中,用非常迅速的传播手段,让相声艺术走过历史以来从没有过的巅峰。过去侯宝林的一段相声,能像我们在春节晚会说的《虎口遐想》这段相声一样,一下子让那么多人听吗?恐怕那时做梦也想不到的。然而也正是因为手段先进,传播太快,也就入不敷出,也没有时间到剧场去实践,没有跟观众互相回应,看人家哪儿乐把它保留,人家哪儿不乐把它修改,没有回炉的时候。所以这时我提出了相声要回归剧场,必须要到群众当中去磨练摔打,要在拆洗、变新的过程当中逐渐磨成一个新的精品,然后在电视当中给大家欣赏,这必须有一个过程。”
“姜”郎才尽了吗?
姜昆回答问题十分坦诚,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也不回避,他甚至主动说起了“姜”郎才尽的话题:“对,说得确实对,经常也有人这么说我,姜昆,送您四个大字———江郎才尽,你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了。曾经有一位很著名的评论人给我写过一篇评论文章,叫作《末日的黄昏》,名字非常美,但是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夕阳西下的位置。有没有道理?都有道理。我认为他们骂得有道理,说的也有道理,我自己确实不如过去了。过去我们家只有9平方米的时候,我坐着小板凳,趴在床上写,现在我有大办公室,家里有非常好的环境,我已经不能踏踏实实坐在那里写了,我感觉自己没有过去踏实,没有过去那么勤奋的劲头了。”
对未来充满信心
姜昆对相声的未来依旧充满了信心,他说:“尽管相声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我看那么多演员在台上演,我都为他们脸红,可是我们收视率还是那么高,说明大家还是喜欢相声,我有时候扪心自问:老百姓够对得起你们了,你们应该怎么办?所以我自己隐隐约约感觉到,从观众的需求,环境的改变,好像有一个高潮要到来了。”姜昆说,这次搞这部片子,又让我们从老一辈那里汲取了许多营养:“看了我们这个片子的人都会惊奇。你们怎么有那么多丰富的历史资料?我跟大家坦白,好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看到。1974 年,在大家都没有录音录像设备的时候,马季老师曾经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搞过一次小型演出,录制过几个资料性的片子也被我们挖了出来,连他自己都为之一惊。我们听侯宝林的录音,他学的那个“吊炉烧饼扁又圆,油炸的麻花儿脆又甜”,那时候侯宝林的相声,真好,他不但嗓子好,学得像,而且一丝不苟。咱们现在学的都是皮毛。说相声可别让人觉得你是拉平板三轮的,要让人觉得你有知识、有修养,舞台上要给人以美感,这是相声最根本的东西。重温这些历史,对自己是一种感悟。”(特约撰稿 李婧)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