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初,随着华北、华东各大城市文艺工作者大量拥入西安,西安的戏剧音乐活动在抗敌宣传高潮中达到鼎盛时期。后来,艺术家们逐渐向延安、重庆、成都等方面分流,本地演出活动相对沉寂。长驻于西安的话剧团体,一是中央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占用东北大学校舍)的“战干剧团”,一是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的“王曲剧社”。其余有些零散演出组织小打小闹,过不多久便偃旗息鼓。
成立于1942年秋的陕西青年剧社,拥有梁府街新建的青年堂剧场与双面活动舞台,硬件不错,软件却差。剧社有一位山东省立剧校毕业的导演张之湘,却体弱多病(翌年病故),演员多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手。1943年元旦,由外聘战干剧团导演冷波执导的组合剧《为自由和平而战》(张之湘仅导了其中一个戏)上演,观众反应平平。接着,又特邀战干剧团少将团长戴涯出马,执导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话剧《家》,戴涯兼饰高老太爷一角。戴涯曾主演《李秀成之死》,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又在《日出》中演过胡四,解放初曾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工作。
《家》中人物众多,小说原著与激流三部曲之二《春》、之三《秋》已是人所共知的洋洋大观,话剧改编虽经剪裁,人物仍然不少。戴涯导演自兼高老太爷一角外,战干剧团以演《日出》名声大噪的李次玉,扮演冯乐山(后来李次玉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纱厂老板后去港从影,晚年客死加拿大)。觉新与其新婚妻子瑞珏的扮演者是非专业的唐那与孙篱;二弟觉民、三弟觉慧由战干的崔超与范里分饰(崔超后入解放军总政话剧团)。饰梅表姐的是战干的台柱赵曼娜,琴表妹是青年剧社的俞璋瑛,丫鬟鸣凤由青年剧社社长马漠湖之妻孙玲扮演;青年剧社的梁键、袁白茫等都担任了角色。剧中女反面人物陈姨太饰演者,为战干剧团的罗蕙;被逼缠小脚的小妹淑贞,则是九岁小姑娘杨敏岚所扮。还有第一幕闹洞房那一群无法无天的小调皮,扮演者均为后宰门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西第二保育院的难童。
《家》的导演是外援,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同样从其他单位聘请:舞美师是王曲剧社的洪正伦,灯光师是保育院的柴光中。这次演出无论前台后台,整体演职人员阵容强大,各剧团珠联璧合。我随陕西青年剧社秘书陶今也担任对外宣传,演出时期参加后台工作。
这次话剧演出,演员阵容强大,观众反响强烈,在西安引起了一场轰动。直到1949年西安解放为止,数年间再未见过如此规模的演出,所以说它是一次话剧盛宴毫不夸张。我因为亲身经历了这场话剧盛宴,所以印象深刻,虽经70年沧桑,依然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民国西安往事杂记之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