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龙江剧创始人白淑贤

进京为梅花奖20周年纪念举办的晚会中有一场名为《龙江风韵》,作为22日在民族文化宫上演的这场晚会的大轴戏,登台的三朵梅花中的“二度梅”指的是龙江剧院团长白淑贤,晚会上观众将有幸一睹她的绝活,朝天镫、舞剑和双手写字。本报记者本周专程前往哈尔滨,对这位龙江剧创始人进行了采访。

双手写字是一绝

到黑龙江一问龙江剧,几乎没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白淑贤。
白淑贤享誉戏曲界的是她1979主演的《双锁山》,这是她进京演出的第一出龙江剧,也是第一部改自二人转的龙江剧,她也因此摘得了艺术生涯的第一朵梅花。此后,白淑贤还在自己的绝活中练就出双手写字的绝活。《刘老根》编剧何庆魁说:“二人转也讲究功夫,白淑贤在二人转的手帕功、扇子功中发展了她的双手写字。由此发展的龙江剧脱胎于二人转,但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白淑贤第一次展示她双手写字是在1989年演出的龙江剧《荒唐宝玉》中。在戏曲表演中早已有当场写毛笔字的绝活。白淑贤想我的写字绝活也不赖呀。于是她就开始练双手同时写字,足足练了一年多。当时已身任龙江剧院副院长的白淑贤除了日常工作与练功,就是在废报纸上练字。“当时的墨特别臭,我走到哪里,他们一闻这臭墨味就知道我来了。”
一年多下来,有一次她突然从睡梦中醒来,铺开报纸就写。“就怕自己忘了。第二天到剧院里再一写,双手写字终于成功了。我想单单双手写字还不够,既然是绝活,那就要更绝。我就练双手写反字,双手画画。当我穿着练功服,背上全是汗水,披星戴月地走在回家路上时,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很满足。我当时也只顾眼前苦练,后来我总结出来不管做什么事,只要铺垫扎实,顺其自然就能成功。我想这对我以后要做的事就是一个基础。”
在《双锁山》、《荒唐宝玉》之后,白淑贤又主演了龙江剧《木兰传奇》,自此有了龙江剧精品艺术三部曲之说。白淑贤还对记者说,就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电影龙江剧《木兰传奇》被选入纽约一年一度的电影展。观看的美国观众还拉住白淑贤问:“为什么龙江剧动作那么标准,为什么龙江剧看上去不像京剧而像歌舞剧?”
她没想到美国观众问得那么专业,龙江剧的特点就是载歌载舞,表现关东喜庆气氛;而舞台表演的规范则是因为白淑贤原是位评剧演员,后改行成为龙江剧演员。这也注定龙江剧虽然出自二人转,但有它表演的高雅与品位。

爱戏的人来哈尔滨都想看白淑贤

谁也没想到这位二度梅,不仅在戏曲舞台上发展龙江剧,还有着艺术事业家的胸怀,站在一个剧种的发展来“经营”龙江剧。
记者在采访白淑贤之前,参观了离市中心两个多小时路程的白淑贤艺术基地。学校上午的课程是学习戏曲的课程,而下午为文化课,晚上继续上练功课。
当记者在学校见到在晚会上赢得一致赞赏的“小裴元庆”,他拖着伤脚正从医院回来,原来他是带着伤参加彩排的。台上扎实的锤花、从近三米高台翻下的硬功,他只练了半年时间,并获得全国小梅花奖银奖。但他对记者称,“其他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绝活。”据他介绍,这个圆锥型房子里住有130多个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将选取30个学生进入龙江剧院。这些学生最小的只有八岁,一进学校就知道自己如不被剧院选中,就意味着得自己找落脚单位。
培养艺术人才的白淑贤艺术基地,是白淑贤对龙江剧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白淑贤称:“我们可以没有龙江剧场,绝不能没有龙江剧人才库。没有人才,有再值钱的剧场也没用。”
作为龙江剧发展的阵地,拥有自己的表演场地。1993年,白淑贤运用自己名人的无形资产,寻找文企联营,将1000平米的小破楼变成了价值3000万的剧院。虽然运用的是白淑贤的名人效应,但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将龙江剧团搬进小楼。1998年楼建成了,剧院又为装修开始寻找投资方,两年后整幢大楼正式完工。前后十年,除了灵活运用名人效应,还得有白淑贤这份执著。
有了龙江剧发展的阵地,还得提一下大森林酒店。这个现已停业的酒店原是在龙江剧前无剧场、后有人才流失之危机中,白淑贤带领剧院建立起来的。“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的演出场地,大森林酒店就是与观众最直接接触的舞台;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有自己的节目,大森林酒店就可以上演新编节目。”白淑贤回忆说当时由龙江剧团经营的大森林酒店成了1997年哈尔滨的一道独特风景,几乎所有来哈尔滨的客人都要到大森林看龙江剧,而龙江剧载歌载舞喜庆的表演特受欢迎,演员们也得到了舞台锻炼。

20多年兴旺起一个剧种

在拥有龙江剧艺术人才库和演出阵地后,白淑贤又将眼光放到了龙江剧的未来发展上。她说:“一个剧种的兴旺,仅靠剧团的演出远远不够,还得让龙江剧遍地开花,深入民间才行。”白淑贤想出的办法就是办龙江剧联合体,组织地方剧团,由龙江剧院派专业老师知指导艺术,统一表演和统一唱腔。龙江剧联合体成员已发展到9个。“还有一个地方剧团正在要求加入龙江剧联合体。在有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剧团发展和传播龙江剧,我们再多争取资金,每年进行龙江剧调演,龙江剧的发展越来越快了。”
白淑贤说:“我只是摸黑向前走,想让龙江剧这个新诞生的剧种像京剧一样家喻户晓。现在回头一看,突然发现竟然走出了一条路,而且这条路还挺对。”她笑着说:“没想到啊。”
谈到龙江剧今后的发展,她称:“要利用电视媒体让更多的观众看到龙江剧,因为龙江剧节奏欢快,表演形式多变,适应现代人欣赏。”
白淑贤对龙江剧的痴情与执著,现今成了白淑贤艺术基地那些十三四岁学生的榜样。(记者 周君)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