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职业就是表演,既然是表演,演员本身和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就必然有差异,这里的差异包括思想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年龄的差异,也完全可以包括性别的差异。前三种差异在任何一种表演形式当中,不论是戏曲,话剧还是电影电视剧,演员不可能完全和他所扮演的角色有同样的思想感情,否则就不是表演了,也有太可能要求演员和角色年龄完全相同,在话剧电影电视只要求年龄大致相同就可以了。中国戏曲与它们不同的是,演员和角色的年龄可以相差很大,五十多岁的刘琪可以演花旦,十九岁的郑子茹可以演老旦,并且都能演的很好;另外一个不同就是性别可以不同,既有男旦也有女生。有人把男旦女生的产生完全归结为历史的原因,在下不敢完全苟同。固然,以前诸如男女不可同台的陈规陋习起了一定作用,但这决不是根本原因,哪朝哪代也没有规定老少不可同台演出呀,“历史形成说”能解释男旦和女生,但解释不了和这相类的演员角色的年龄错位。戏曲这一特点,归根结底还是由它本身的表演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戏曲的服饰上着重表现服饰本身,不看重表现人体本身线条,这一点和西方芭蕾正好相反,而且,戏曲的服装都比较肥大,能够充分掩盖演员本身自然特征。其次,戏曲的行当区别主要由嗓音决定,有的男演员嗓音上适合唱旦角,有的女演员的嗓音适合唱生角,这都是客观事实,为什么演员和角色的性别就一定要对上位呢?
至于说男旦的心理会越来越趋向女性而导致变态,更是没什么根据,诚然,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认真体验角色的心理,但那只是表演而矣。如松井,胡汉三那些总演坏蛋的演员,他们也要时常体验坏蛋的心理,难道他们会越演越坏?那些年轻的老旦演员会由于演老旦而衰老的更快?演小旦的老演员会因此返老还童?表演仅仅是表演,不会带到生活当中,中间可能有个别例子,但这个别的比例未必比不是演员的人高。
男旦历史上有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这也勿庸讳言,但那是当时那“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与男旦本身无关,如果是女演员,难道就能免去这些不幸了吗?
不一定只有坏人才能演好坏人,同样,不一定只有女人才能演好女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