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中路继去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后,今年又在沪积极筹备奚中路展演月,推出的有全本《长坂坡》《走麦城》以及《战滁州》《恶虎村》等。
为杨小楼配像
去中山南二路奚中路家,是上周六的上午。这位梅兰芳金奖得主正与妻子李占华在排演梅兰芳、杨小楼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奚中路说,这些年他常演项羽,前年曾在逸夫舞台与夏慧华合作;去年《绝版赏析》栏目运用先进音频技术对1931年长城唱片公司的老唱片进行处理,他又与张晶一起为梅、杨两位大师配像,还得到了朱家溍和梅葆玖的亲授指导,受益匪浅。
谈起《霸王别姬》,平时话语不多的奚中路对前辈分外仰慕。这是两位大师1921年共同创作的,不仅梅派的虞姬光照后人,杨派的项羽一角还确立了以武生演霸王的表演范式。奚中路介绍,以前的霸王都是花脸来扮的,杨小楼不仅“抢”了花脸的这碗霸王饭,连《艳阳楼》的高登、《铁笼山》的姜维、《状元印》的常遇春,这三个花脸的饭他也“抢”去了。以至于到如今,哪个武生演员不唱这几出,似乎就差了那么点儿劲。
武戏文唱
中路说,演戏像吃菜,要讲个味儿。他认为一个成熟的演员,都须经过学习阶段、技巧阶段、唱戏阶段,才能到达“唱美”的境界。他谦称自己刚过了技巧阶段,要唱到有滋有味,味道都出来,所谓“唱美”的阶段,还需继续努力。今年45岁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已到了所谓武生年龄的极限,他强调武生历来是大器晚成,早年体力虽好,但体悟不到;现在体力虽有遗憾,但正是成熟出彩的时候,对武生要“舞”的体悟更深了,也更加重视表演的细致沉稳,由内而外,台上的表现反而不一样了。
中路出生在梨园世家,爷爷奚啸伯是四大须生之一的奚派创始人。他透露,最早他学的是老生;由于倒仓的原因,爷爷要他改学武生,并告诉他当年谭鑫培、余叔岩也是武生的底子。爷爷生前常说,武生一定要学文戏,所以他从未断过文戏的学习。只要有机会,他还常去北京向爷爷的弟子张荣培、欧阳中石等学奚派唱腔;他也演唱了不少文戏,像《打渔杀家》《断臂说书》《碰碑》等老生戏。中路特别欣赏武生泰斗杨小楼说的“武戏文唱”,认为这是武生最高的境界。
救救武戏
问起去年盛传他将要调北京的消息,中路说,确实有人和他提过,但他的家在上海,孩子也在上海读书,妻子和他又同在上海京剧院工作。虽然演出不算太多,但院里对他还是挺关心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不断创造条件让他外出学戏,所以他没有离开上海的打算。他说,爷爷生前一直教育他,既要着急,又不要着急,要靠自己常年磨练,一生努力。虽然武生是个每天都要出力流汗的行当,但奚中路说,他不怕吃苦。“前辈盖叫天为重新上台断骨接骨,恩师厉慧良狱中15年坚持练夜功,他们的身教遗训激励着我,舒舒服服是练不出高超演技的。”
奚中路说,他喜欢下班后进排练场练功,此时无人干扰。展演月打算推出《八大锤·断臂说书》,就是因为李少春过去演过前《潞安州》,中《八大锤》,后《断臂说书》;厉慧良也这样演过。作为武生经典的《长坂坡》,经过多少名家的艺术浸淫,后人若想有所创新,难乎其难。但赵云一直是他最喜欢的儒将,他从不多话,也不主动请令,但特别有本事。要真正武戏文唱,演出赵云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决非一日之功。
中路说,这两年他为杨小楼的唱段音配像;与董圆圆合作,为言慧珠、高盛麟1962年《霸王别姬》的录音配像;与李长春合作,为《天霸拜山》配像……悟到了不少东西。他指出,由于留下的录音太少,这次音配像的武戏少得可怜;平时演出,武戏与文戏也不成比例。他的外地同行一年甚至演不了几场,更不用说武戏专场了;在各种晚会中,武戏干脆成了衬景与杂耍……他呼吁大家都来救救武戏!
(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