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折射出国内戏曲界“创作权集中”现象

昨晚,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开始在逸夫舞台上演。翻开它的节目单,记者发现一大串耳熟能详的名字:上海麒派老生陈少云、台湾李派老生李宝春、北京杨派老生杜镇杰;湖南著名编剧陈健秋和京剧《曹操与杨修》的编剧陈亚先;北京的名导林兆华、田沁鑫、李六乙和江苏京剧院京剧《骆驼祥子》的导演石玉昆,歌剧《图兰朵》的舞美设计黄海威等。他们无一不是当今戏剧界叱咤风云的大腕人物。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不仅是北京京剧院的《宰相刘罗锅》如此,很多优秀剧目都集中了全国各地舞台创作精英,舞台创作人才正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流通和整合。
一方面,从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灯光艺术上,一台戏往往聚集一批一流的创作人员。常州市锡剧团的参演剧目《老铳》,编剧罗曰铣,导演童薇薇,舞美设计韩生,灯光设计伊天夫,作曲王星南、程烈清,清一色是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在本届艺术节上十分引人注目的甬剧《典妻》,编剧罗怀臻、导演曹其敬、舞美设计周本义共同合作,打造出了这台被专家誉为“从乡土戏到都市戏飞跃”的甬剧新作。另外,越剧《状元未了情》、苏州滑稽戏《钱笃笤求雨》、云南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等,都云集了国内各路舞台创作高手。
另一方面,一位优秀创作人员又常常同时身兼数台戏的创作,很多人都有多台戏在本届艺术节上打擂的情况。如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和沪剧《石榴裙下》皆由卢昂执导,越剧《状元未了情》和京剧《宰相刘罗锅》(二本)均出自导演石玉昆之手,黄海威同是话剧《好爹好娘》和京剧《宰相刘罗锅》的舞美设计。
显然,全国艺术人才已进入新的流通和整合时期,它给各地的艺术生产带来了活力,很多剧种因此提升了品位。高起点、高质量的剧目,带来了好市场、好回报。甬剧《典妻》自今年7月首演以来,已演出20多场,剧团每场收入两万元以上,商演订单已排到明年下半年,而宁波甬剧团以往每场戏收入最多仅数千元。萧雅艺术工作室的越剧《状元未了情》12月1日首演,此后还将到江浙沪地区巡演。舞台综艺剧《太极时空》从11月23日起赴德国演出200场。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戏曲人才的流通更多地只是一批舞台创作大腕的大联欢。培养舞台创作人才需要较长时间,很多新人创作的剧目又常常难以为专家、观众同时认同。经过多年筛选,能创作具有全国影响剧目的创作人员越来越集中,少数几位大腕成了各剧团争抢的对象。上海越剧院尤伯鑫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欲请杨小青等几位名导执导由该院众明星合作的越剧大戏《山河恋》,可他们的档期早已排满。上海一位著名编剧声称,每年至少有100个剧团和演员邀他创作剧本。
随着“创作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创作人员手中,也带来不可避免的弊端。一些剧作家成了“万能写手”,任何剧种的剧本都能写,缺乏足够时间了解剧种和地域文化,作品自然难以体现剧种神韵和个性。一些导演打着“飞的”,同一时间在不同剧种的院团排戏。某著名导演在本市排一台杂技,开排那天讲述完“导演阐述”后,竟没再出现在排练场上。相同的导演手法在各剧目中被“复制”,艺术上开始变得粗糙。所有这些现象已引起戏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担忧。(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