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简介
"初别母、再别友、三别妻,我今真个伶仃了。"我喜欢这句话,不仅因为从编剧技法上说它提示了受众全剧"三别"的结构方式,更因它在孤冷中使我感到一种灼热。顾炎武承受了舆图换稿的切肤之痛、承受了挚友死难的泣血之悲、承受了与妻子迢迢千里几乎终生不得团聚的离别之苦,看上去命运的手将他生命里至宝贵的部分一点点拿走了,然而他:这茕茕的行者,不但没有因之衰颓,反倒越发坚朴地站在了天地之间。破碎的家、绝望的抗争、被文明文化抚慰的孤独心灵、延续中华文脉的自觉担当、直面朝代更迭的矛盾心态、自浩渺历史中扶摇而上的磅礴气势与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这一切,糅成一个"顾炎武"。
他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认识天下、承担天下的过程,既是《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日知录》等等的诞生过程,也是引领我们接近、触摸、走入他内心的程。我并不奢望能用戏剧为顾炎武做一部详尽的传记,却渴望能通过昆曲这一载体,完成对这个独一无二伟大人格的致敬。
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清学开山始祖,一代学宗。顾炎武所处的时代,是极其动荡和血腥的。所以他一生坚守"遗民"身份,始终不肯仕清,保持了一个大明臣民最大的忠诚与气节。而当他面对被残酷战争和朝代更替所整体性毁灭,几近消亡的中华文明的破碎与危机,他依凭着自己瘦弱身躯,只身孤影,跨马远行,历尽艰辛,求道四海,真真是"行踏幽燕、叩过京畿、盘桓青齐","考证典籍两万卷,手录数十帙……以复兴经史、继存绝学。"
这是一项文明补遗和传承的浩浩工程,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朝代更替、战乱纷飞的动荡时期,生命的劫难、路途的艰 辛、记录的浩瀚、考证的艰难……顾炎武无时无刻不承受着离家的孤寂、"遗民"的苦难、身心的疲惫、不断地别离,而义无反顾地正人心、拨乱世、续文脉、保天下,也就是义无反顾地救护中华文明残存的碎片,续写中国文化华彩的篇章。
这似乎是一场不见刀光与血腥的博弈和战争--大清的铁骑虽然摧枯拉朽般地灭绝了大明王朝,而最终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大清政权却臣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这是文化的力量,是文明的胜利。之所以如此"乾坤倒转"、"起死回生"?就是因为在这片疮痍的土地上一直拥有一批批、一代代象顾炎武这样义无反顾、舍身取义的文化志士。正是由于他们地坚守、救护、牺牲、殉难,从而保全了中华文脉的康健与永恒,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终究没有失去自己宝贵的民族品性的根本原因。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这一声振聋发聩的文化宣言,数百年来激励了多少文人志士坚守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而今,我们有幸在顾炎武当年出生之地--江苏昆山做这样一出昆剧《顾炎武》,既是对他人格、情怀最诚挚的敬意,更是为了唤醒当代国人所应具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律。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曲,走进顾炎武,走进我们浩大、精粹的中华文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