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

列表

荆州花鼓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

荆河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主要流行于湘北澧县、津市、临澧、石门、大庸、岳阳等地,以及湖北的石首、松滋、公安、监利、恩施和中游的铜仁,四川的秀山、酉阳,共30来

楚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楚剧,旧称西路花鼓、黄孝花鼓,1926年改用现名,大约于百年前在鄂东流行的哦呵腔基础上融合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

汉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旧称“楚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

荆河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我省的澧州一带,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楚文化的繁盛之地,文化传统渊远,歌舞以及各类民间艺术盛行。大约是在明末清初之时,这里便有了定型的

永州花鼓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永州花鼓戏又称零陵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旧称花灯,或名调子,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合并而成,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

邵阳花鼓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邵阳花鼓戏旧称花鼓和花鼓戏,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称为邵阳花鼓戏。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邵、 邵阳、隆回

武陵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武陵戏,曾称常德班,还称沅河戏、常德戏、常德湘剧、常德汉剧,直到1980年,才正式定名为武陵戏。武陵戏以常德、桃源、汉寿、石门、慈利等

苗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苗剧是湖南19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最年轻的一个戏剧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新生的一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1954年2月诞生于湘西苗族

阳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阳戏是一种流行于湘西的地方小戏剧种。湘西古为楚地边陲,楚文化的许多精彩积淀在那些僻远的丛山峻岭之中。湘西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