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又称“福青戏”,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福州方言地区以及台湾、南洋等地。辛亥革命前后,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借鉴移植上演剧目,逐渐发展成为“闽班”。1924年,《紫玉钗》一书正式以“闽剧”取代了旧时“闽班”之称。

闽剧的角色分行,早期只有生、旦、丑三个角色,俗称“三小戏”。后来吸收徽班、京剧的分行,角色渐趋完整。演唱时演员均用本嗓,唱腔高昂激越,朴实粗犷。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而来,不少唱腔仍保留着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

闽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代表剧目有传统戏《荔枝换江绛桃》、《陈若霖斩皇子》、《双玉蝉》、《贻顺哥烛蒂》、《六离门》、《夫人城》、《闹灯会》及现代戏《九命沉冤》、《海上渔歌》、《红桥》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