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花灯戏(俗名花鼓灯)是源远流长的一种地方戏曲,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清朝初叶,赣南的大批移民移居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后与当地花灯、民歌、民间小调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一种在声腔、表演诸方面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万载花灯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表演形式优美活泼,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态。开初,演的是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的对子戏,后发展成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再后来,行当形成了八角头:即老生、老旦、大花、小花(丑)、生巾(小生)、、姬生(正旦)、烟花旦、彩旦。脸谱较为活泼自由,如小丑脸谱,视剧情不同,可画上蜻蜓、青蛙、蝴蝶、元宝、秤钩等不同图像。在表演技巧上,歌、舞、技并重,虚拟夸张、形象逼真。旦角的基本步法是碎步,但有快慢之分。小生、小丑有高步、矮步。矮步又分猴拳步、螃蟹步、蛤蟆步、扫脚步、下水步、上下岭步等等。在技巧上,除基本的矮步功、扇子、手绢功外,还有板凳功、棍子功、耍伞、耍花鼓、耍稻草等。

万载花灯戏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极富江南乡土气息。本调、平调多用于戏剧性较强的叙事唱段,花灯调的“强弱强”三拍子等,节奏丰富,别具特色。唱腔变化多样,一律本嗓演唱,加上打击乐采用音色较低的乐器,与声腔融为一体,听起来使人感到温柔舒适,协调和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