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来说,《九斤姑娘》是和浙越紧紧连在一起的,毕竟十几年前越剧戏曲片《九斤姑娘》给浙江越剧团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以至于张瑞春的“九斤”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而在舞台剧方面,该类题材的剧目也只有简单的《相骂本》和《桶记》两折,因而对于浙越此次的改编创作,可谓是为越剧作了一件好事,一来,增加了越剧常演剧目;二来,为浙越又添了一部名作;三来。也圆了观众对于“九斤姑娘”故事的一个完整认识。相对于幽默搞笑的“相骂本”和轻松诙谐的“十只桶”,全本的《九斤姑娘》对于观众是一种不小的诱惑,只知“精华”却不识大体,这实在是一种不小的“煎熬”。若广为熟知的两折戏不见得多少“精华”,那么是不是识得“大体”也就并不重要了,可《相骂本》和《十只桶》两折戏成熟而经典,也就注定人们会对全本的《九斤姑娘》抱以一种强烈的窥探欲望。新创作的《九斤姑娘》在保留了原有经典的同时,将整个故事连贯了起来,以石二佬和众乡邻比口才和肚才为线,引出九斤姑娘,从而产生之后的“十只桶”、“相骂 ”,这其中穿插九斤和石宝宝的爱情,最终以两人的喜剧结合作为尾声,整个剧目故事完整,风格轻松,尤其是熟知的搞笑情节,产生了极强的剧场效果。对于喜爱《九斤姑娘》这个故事却无缘得识全剧的戏迷朋友来说,此次浙越的演出,实是圆了一个梦。为了剧情和故事发展的需要,创作中增加了“族长太公”这一人物,许多情节的设计也颇具喜剧效果,包括“瘸子抬轿”、太公计赚石二等之类的插科,令观众捧腹;而六位众乡邻的出场也为这出戏的舞台添加了一种“饱满感”,很符合大戏的需要,若只是短小的折子戏,固不在人多,但于一部喜剧来说,许多场面还是需要人物来烘托的,更何况六位乡邻人物个性迥异,也颇具喜剧风格。当然,全剧因为剧情发展的需要,将“相骂”一折一分为二,多少有点遗憾。本来经典连贯的“相骂本”由“奇怪刁”开场,继而和石二佬斗、再和九斤斗,“奇怪刁”由赢到输,这个中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的转变,都极为自然,戏剧矛盾和冲突也处理得极为伏贴,但大戏中安排了石二斗不过三叔婆于是相求太公,而太公再相邀九斤出面助阵,致使原本经典的“相骂本”,因为太公这个人物而中断,虽然在剧情的设计上,原“相骂本”的内容俱在,但失去了原有的情节连贯,还是让人有点“不过瘾”。虽然此中族长太公有不俗表现,但还是因“瑕”而掩了“瑜”,戏剧冲突感和矛盾感打折不少。当然,全剧在结尾处设置了九斤和石宝宝的婚礼,并向现场观众分发喜糖进行互动,虽然设置稍觉俗气,但亦觉“无伤大雅”,比较适合下乡演出。
浙越此次《九斤姑娘》的创作阵容尤为强大,台上诸位主演,乃至六位众乡邻龙套,俱为国家一、二级演员,让人很感叹,由此也可见浙越对这台大戏的重视程度,当然,纵观全剧,这样的演出阵容确实为《九斤姑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王滨梅的“九斤”从一开始就让人颇为期待,演惯了青衣、花旦的她演得了“小花旦”的行当吗?而王滨梅老师稍为丰腴的体态能演绎娇俏可人的小“九斤”吗?再就是,熟悉了“高阳公主”的观众能接受得了王滨梅的“九斤姑娘”吗?都是未知数。但演员这一职业有时就是会让人产生“惊讶”,记忆中那个娇横刁蛮的“高阳公主”硬是生生地变成了绍兴城里一个活泼可人的“九斤姑娘”。许多人都在说,“九斤姑娘”出生都有九斤了,为什么就不能稍为健壮一点呢,可见观众还是宽容的,但事实是,在舞台上和张伟忠、华渭强、李海明等男演员合作,王滨梅的身材在台上实在看不出有多少壮实,明显她的身材还是趋于小个一、二号的,男女合演团体中的女性演员,还是需要比一般女子剧团的花旦要高挑一点,要不然男女演员在一起就不会很协调;而蓝玲的化妆造型也多少弥补了一点,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蓝玲近来的风格,就是在造型中运用很多的流海和鬓发,但“九斤姑娘”的造型还是为王滨梅添了不少的活泼和朝气。王滨梅的嗓子不光在越剧界,就是在戏迷群中也是一致公认的好嗓,许多原创剧目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她的幕后唱,而她的吕派、金派都让人很有印象,此次《九斤姑娘》因为作曲、唱腔风格极度趋于越剧早期的“呤哦调”,因而要求演员的唱腔对于越剧流派的韵味不是十分注重,于是观众更多的是关注演员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总体来说,王滨梅老师的“九斤”还是中规中矩的,表演和演唱上都很自然、到位,若要挑剔一下,也就是王滨梅的“笑声”单一、做作了一点,看过她好几部戏,发现她在“笑声”表现人物性格上面还有所欠缺,几乎王滨梅的“笑声”有点千篇一律,《李三娘》中“岳氏”这样笑,《天之娇女》中“高阳公主”也如是笑,而“九斤姑娘”也同一种笑声,那种想表现得自然一点,却又自然不起来的“笑声”,多少有点表演的“痕迹”,略为“做作”了一点。
华渭强的“石二老”应该是所有人物中最成功的一个了,相比较张桂凤老师,华“石二”更为年轻一点,也更有男人味一点,人物感很强,石二老的精明、市井而又工于心计,都刻画得很鲜明,而他的“铁嗓”也为他加分不少。之前,看过他和贝贝的“十只桶”,以为他很适合张天保,不想看了他的石二佬,才发现他更合适演这个坏坏的、精明的石二佬。不能说华石二超越了张桂凤老师,但至少两者都很出色,男老生总有区别于女老生的地方,我甚至觉得华石二有“可爱”的地方,我喜欢这个“石二佬”;
张伟忠饰演张天保一如他的名字,忠实而憨厚,若有缺点也就是张老师在唱腔上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毕竟年纪不饶人,些许个高音总感觉不是很“圆满”,但在人物的个性方面却是很有风采,好在回复越剧初期阶段的唱腔并不很有流派特色,老演员运用技巧总能将缺陷弥补上,也不是特别影响人物的塑造。之前,也想象着张伟忠演石二老是不是更合适,毕竟石二老是有身份的角色,张伟忠身架更伟岸,但张伟忠身上的“憨厚”和表演的风格事实上确实合适张天保,和王滨梅搭档也更为对应。
这里还有一个人物要提到,那就是周丽芳的“奇怪刁”,很少有看到她的戏,也就在《竹叶青青》中看过她的“势利老娘”,那种“小人”的嘴脸很是生动,可谓相当成功的一个“绿叶”形象。听说周丽芳本行工老生,只是此次出演“奇怪刁”也算是反差极大的一个“反串”了。其实《九斤姑娘》一戏,除了“九斤”是一个看点,另一个看点就是这个女头脑“奇怪刁”了,《相骂本》中的“奇怪刁”不但人物个性丰满,而且表演也是细腻精准,看过张秋萍的“奇怪刁”,真是想象不出其他演员塑造这一角色还能在哪些地方可以提高。周丽芳的“奇怪刁”也算是中规中矩,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和张秋萍的经典形象相比,自然是不能盖了过去,但至少差距不是很大,难得的一点是,剧场效果出其的好,也许观众还是比较偏爱这一角色,而对于《九斤姑娘》来说,“奇怪刁”一角总会是个亮点。只是因为剧情的安排,“相骂”被一截为二,多少影响了“奇怪刁”这个人物的连贯塑造,并且相比折子戏,“奇怪刁”的戏份也被删减了一部分,被“九斤”抢白过后的“求饶”戏份明显少了许多,那句经典的“你就当买只乌龟放放生”竟然也没有了,让人心生“不足”。周丽芳的表演很泼得出去,也很放得开,在台上很抓人眼球,若说不足,也就是有时“过”了一点,让人觉得她是在表演痕迹重了一点。
其他,诸如李海明的族长太公、廖琪瑛的三快、张瑞春的四快、蒋鸿飞的“瘸子”老板等,也都很有光彩。(水龙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