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山清水秀,境内群山连绵起伏,剡溪贯穿全境。这里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尤其是曲艺形式的落地唱书颇为盛行。这种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越剧,当时的代表剧目有《双珠凤》、《珍珠塔》、《十件头》等。

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嵊县甘霖乡东王村一些民间艺人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一个简易戏台,为农民们演戏,使落地唱书演变为戏曲形式,称为“小歌文书班”,

简称“小歌班”,民间称为“的笃班”,艺人全是男性演员。这便是越剧的诞生。从这时至1922年,称为“小歌班时期”。代表剧目有《双金花》、《十八相送》等。

从1922到1938年,是越剧的成熟期,在男班的同时又出现了女班。女班的代表人物有:施银花、赵瑞花、 王杏花、姚水娟,观众称为“三花一娟”。代表剧目有《孟丽君》、《花木兰》等。这被称作“绍兴文戏时期”。

从1938年开始,女班演员竞相去上海。正是在这前后,由“的笃班”、“绍兴戏”定名为“越剧”,从此进入“女子越剧时期”,上海也成为越剧的发祥地。代表人物有“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代表剧目有《祥林嫂》、《浪荡子》等。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是越剧的鼎盛时期。从剧团的数量、观众群体和演出剧目来说,越剧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代表人物除“越剧十姐妹”外,又涌现了王文娟、金采风、吕瑞英、戚雅仙、毕春芳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

“文革”十年动乱中,越剧遭到严重摧残。1976年后,越剧由复苏而振兴,目前正在走向新的辉煌。在这个新时期,涌现了一批承上启下的优秀演员,成为越剧的中坚力量,代表人物有茅威涛、赵志刚、何英、钱惠丽等。代表剧目有《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