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越剧发源地,一个是越剧发祥地。昨天,嵊州和上海两地越剧界代表相逢在浙江嵊州第六届中国民间越剧节,交流越剧艺术,探讨越剧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如何焕发新的生机。一个选择扶持民营剧团,一个选择依靠青年,对越剧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两地,已经悄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嵊州:扶持民营剧团
嵊州已经是第六次举办越剧节了,不同以往,这次政府不出钱不举办开幕式也没有晚会和“大腕”。越剧节的重头戏就在广场街边:这里有民营剧团的免费汇演,戏迷团体的自娱自乐。十几个简易戏台引得老老少少争相观看。即使有的戏台几次断电,票友们也兴奋地围着演员不愿离开。
“不回归民间,戏剧是绝对不可能发展持续下去的。”嵊州市文广局裘国樑局长认为,要想保持越剧观众的热情,维持越剧的生命力,就要发展民营职业剧团,使“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的优势和传统得以延续发扬。
目前嵊州市有一百多个民营职业越剧团活跃在城市周边和农村,每逢庙会节庆受邀搭台唱戏。2004年,民营剧团全年演出35000场左右,年收入8000万元。
上海:依靠青年一代
不同于嵊州大力发展民营职业剧团,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认为越剧“根植百姓”就要从剧目本身出发,编排老百姓喜欢看的戏,特别要重视吸引青年人来看戏。此次,上海越剧院在民间越剧节出演的2005版《梁山伯和祝英台》和现代戏《祥林嫂》甚至引来了戏迷从上海一路追踪。上海的戏迷刘小姐告诉记者,她们十多个上海票友是包车从上海来参加民间越剧节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已经看了好多回了,就是看不够。”
她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处处洋溢着青春的动感,感觉跟年轻人的生活很贴近。而这正是上海越剧院发展方向所在———“让越剧走向青年,让青年走进越剧”。据了解,明年越剧百年庆典期间,上海越剧院非常重要的一项计划就是“越剧高校演出行”。选择《西厢记》、《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等青春剧走进高校。“不是青年不喜欢传统戏剧,问题在于我们专业人员演出是否符合他们的欣赏要求。”(实习生/胡婧薇
驻浙江记者/徐文钊)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