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越剧《藜斋残梦》、新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赖声川团队携手的混搭版《暗恋桃花源》、越剧音乐剧《红色娘子军》……外表文气儒雅的“沙漠王子”赵志刚骨子里从来不安分,随着落户浙江,他这些年在上海舞台上的亮相频率并不高,但每次归来,都会搞出些“新动作”,将于下月亮相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就是一次新尝试。

再拿“红楼”做实验

清唱剧是一种西方的表演样式,与中国传统的越剧看似并不“搭界”,不过戏曲界以清唱剧的样式来演绎中国戏曲的尝试在早些年就已出现。十多年前上海昆剧团在演绎“临川四梦”时就曾推出过清唱剧《南柯记》。越剧《红楼梦》拥有大量经典的唱段,为清唱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赵志刚试图借鉴清唱剧,找到适合于越剧表现的探索与创新。

从早先的《镜像红楼》到如今的越剧清唱剧《红楼梦》,赵志刚已不止一次拿《红楼梦》来做实验。这大胆且极为冒险的举动,稍有不慎就易招来骂声,赵志刚的心态却很轻松:“探索总有成功失败,如果做下来觉得没新意大不了再改回去。至于外界的风言风语,我觉得创新总是伴随着理解和不理解,这点承受力总要有的。”

回想当初第一次尝试改编网络题材做青春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反对的声音更是铺天盖地。“你唱唱《何文秀》《沙漠王子》就好‘吃’一辈子了,搞什么网络剧。”赵志刚说:“我那时候就想过了,唱不好,大不了我再回头唱《何文秀》《沙漠王子》也没关系。探索实验,本身看重的就是过程,哪怕在其中获得一点点进步,也是剧种的福音,越剧总要往前走,更多元。”

“太虚寻梦”中大团圆

清唱剧版本《红楼梦》将运用乐曲、套曲等形式,借助舞美、灯光和歌队等手段,将经典和新创唱段相互衔接和融合。剧中大量的角色将仅保留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三位演员着戏装上场,以唱为主兼顾表演。而其余众多人物的体现,荣宁二府从繁华至凋零的气氛烘托等,都依靠舞台上的乐队和12位合唱者来完成。

在流派呈现上,越剧《红楼梦》最经典的莫过于“徐(玉兰)王(文娟)”配,不过尹派的“宝玉哭灵”等亦极有特色。当年上海越剧院推出大剧院版《红楼梦》时赵志刚就曾与方亚芬合作过“尹(桂芳)袁(雪芬)”版。而此次越剧清唱剧《红楼梦》的流派组成更特别,除了“赵王子”的尹派贾宝玉之外,这些年赵志刚的搭档、吕(瑞英)派花旦陈湜在剧中扮演黛玉,而来自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谢进联将以袁派来演绎宝钗。其中特别是吕派的林妹妹将会是怎样的一种风情,颇让人好奇。

清唱剧除了保留越剧《红楼梦》中经典的葬花、焚稿等部分之外,还邀请电视连续剧《伪装者》的编剧张勇根据清唱剧的要求,在著名剧作家徐进先生越剧《红楼梦》原剧本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新增了《宝钗代绣》《宝玉听琴》《百年好事今宵定》《太虚寻梦》等内容,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感走向进行一番新的梳理。

此外,张勇还独具匠心地增加了《好了歌注》,诠释了小说《红楼梦》这部巨著所揭示的“由荣转衰”的过程。剧末以“太虚寻梦”大团圆的收尾,来安慰那些曾为“宝黛”悲情唏嘘感伤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作为文化部2017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暨中华文化联谊会重点支持项目,越剧清唱剧《红楼梦》作为“越风画韵”——经典越剧与金山农民画香港展演活动的两项“非遗”之一,就曾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而之后,赵志刚有意在这部清唱剧中加入更多农民画元素,除了背景幕布外,还有演员身上的戏服也都会带上金山农民画的画风。(记者/王剑虹/朱渊)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