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绿堤,佛柳丝,穿过花径....”

电视画面中,花径长廊,黛玉手持花锄,轻吟浅唱,将人带入一个唯美的意境。

从小喜欢戏曲,受了母亲的影响,喜欢看也喜欢听。北方的评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东北的二人转都喜爱。但是,没有哪一种戏曲能够像越剧那样因有着清雅脱俗的表演和极富神韵的唱腔而更能打动我了。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是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与精华。 粗犷奔腾的黄河水造就了豫剧朴实酣畅的风骨;茂密火红的红高粱则孕育了二人转洒脱的品格;温山软水的江南无疑就是越剧的江流和湖泊。

在我心中,越剧是唯美的,也是最富于表现真情实感的剧种。《红楼梦》里焚稿葬花的林黛玉渗透着一腔彻骨的哀怨与悲凉。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至今在我心中仍然是这一角色最完美的演绎者,‘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娴静时,似娇花照水’,举手投足间,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纤尘不染的飘逸才情绝非是后来电视剧版所表现出来的尖酸刻薄的小女儿态所能比拟。更喜欢她的唱腔,醇厚里不失纤巧,温润中流露清澈:“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一生心血结成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燕语莺声,悱恻缠绵,唱到情动处令人潸然泪下。时至今日,这段唱腔至今仍在心中留有完整清晰的记忆挥之不去,真是让人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转。可以说,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剧作让我认识了越剧,因了王文娟出色的表演更让我迷上了越剧。

昨天晚上看了戏曲频道介绍的由方亚分和王玉平分别表演的经典版和史诗版的红楼梦片断,即使是这样深沉复杂的题材,方亚分的演绎怎么看都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王玉平虽然外形和王文娟所演绎的林黛玉相去甚远,但她的《劝黛》一段唱,唱腔优美,颇有王文娟的神韵,而这段唱,在62年的王文娟的电影版中早被删除了,心中一直引以为憾事,昨天晚上欣赏到了王玉平的这个唱段,多少弥补了这一遗憾。

多少年了,爱越剧的情怀依然没变,还是喜欢看那些经典的老唱段,总觉得年轻一代的演员在表演和唱功上很难超越他们的老前辈。王文娟的声音圆韵,柔韧、起伏变化多样,能最大限度的跟剧情交融,而这些是模仿不来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其实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剧种中同样存在,比如新凤霞的《刘巧儿》,严凤英的《天仙配》,后人怎样模仿也只能大概做到形似,总不如前辈的表演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撼动人心。

越剧的美,并不完全在于她的演技和唱腔,就连服装、音乐、舞美都是唯美的,无怪乎母亲每次看完后,都会叹一声,光是看舞台布景都很值呢!是啊!黛玉葬花那一场戏,黛玉一袭玉色长裙,缓歌慢行,昭示着抑郁凝滞的情绪,缓慢的音乐又分明让人感受到暮春时节落花飘零、垂柳无言的落寞景象。“我一寸芳心谁与共,七条琴弦谁知音?.....”当演员忘情演唱的时候,林姑娘的凄惶、落寞、无奈、伤感、疑虑便一层层铺陈开来,感染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越剧是典雅和唯美的,尽管昆曲的典雅是登峰造极的,但是越剧那自然优美的旋律所传达出的美妙意境更有着撼人心魄的无穷魅力。(雪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