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真 1930年初春的一天,在嵊县县城的一家茶店里,有一位上海经商回来的茶叶客人,正听着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施银花、赵瑞花她们那副女小歌班外出演出的种种经历。那时女小歌班刚刚唱红,演员收入颇丰,去经办的人自然也有钞票好赚。茶叶客商心动了。他刚刚赚到一笔钱,既然办戏班能赚到钱,也想去试试。他同那位中年人商量,由他出三百元钱,请对方去办一副女小歌班。对方正求之不得,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这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名叫裘光贤(1884—1953),嵊县崇仁镇人,曾做过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带班班长,又是日后著名的高升舞台班长。出三百元银洋的人,名叫邢惠彬,嵊县大昆乡人。他的女儿邢青娥,在上海绸厂做工,是裘光贤的弟媳妇。
裘光贤拿到钱后,在崇仁、长乐两个大集镇上招收了二十三名素质条件较好的艺徒,选定农历三月的一个黄道吉日,在他的家乡崇仁镇西北角的戒德寺开科。为图吉利,希望艺徒日日高升、班子日日高升、自己也随着日日高升,科班定名为“高升舞台”。
裘光贤对管理好科班,真可谓是用尽了心思,科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清白做人,认真唱戏
裘光贤身为班长,但自认为是教员,所以要艺徒叫他先生。他说,我识字不多,可就是要教你们如何做人,如何做戏。他认为管不严,难出人;教不严,难出名,因此对艺徒管教极严,并且从头抓起。从开科之日,艺徒拜过“唐明皇菩萨”和师傅之后,在拜先生(裘自己)时,他就当着艺徒的面,将一束竹制教鞭交给师傅喻传海,宣布说:艺徒必须听从师傅管教,谁不听,师傅就用此鞭打,打出祸来我裘光贤承担。为了使这些十多岁的小姑娘学好戏,他不惜功本,聘廿八都张槐钦管财务、生活,请艺徒贾灵凤之母等二人料理生活。他特别对男女间的交往防范甚严,规定女人不进男房,男人不入女室。男客来班,艺徒必须回避。一日三餐,分行当按桌就餐,班主、师傅、管理人员监膳;夜间就寝,班主、师傅轮流查铺。连洗涤都有大人顾入,生活秩序井然。
裘光贤为保证学艺和演出正常进行,制定了不准私自外出,不准私自见客,不准拜干爹妈等班规。同时与喻传海师傅商议,以“做人要清白,唱戏要认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艺徒学艺之信条。这是裘光贤在带领第一副女班时,深感旧社会“戏子”被人瞧不起,尤其是年轻姑娘更受人欺凌、遭坏人诱骗的现实而提出来的。他教育艺徒要自重自爱,不贪钱财,不迷恋情爱。至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则是裘光贤鼓励艺徒要刻苦学艺、艺压群芳。裘光贤就是这样来办科班,管教艺徒的。由于他管教有方,师傅传艺有术,高升舞台培育出来的艺徒,个个是文武全才。其中有被誉为珠喉玉音、表演细腻熨贴、文武兼备的“越剧皇后”筱丹桂;丑生俱佳、才艺绝佳的滑稽大王贾灵凤;才貌双全、唱做小生张湘卿;唱做文武老生商芳臣;善演能导会编的须生筱灵凤;号称“活老祖宗”(电影《红楼梦》中饰贾母)的周宝奎;文武双全、须生大面皆能的裘大官等。
二、笃牌班主,牢头禁子
裘光贤出于赚钱之目的而办科班,但是他不赚黑民钱,不肆意虐待艺徒。所以许多以后成为剧团领导或著名演员的艺人,仍然说他是个好先生。他对艺徒各方面都很关心,尤其关心艺徒不受人欺辱。科班习艺半年后串红台流动演出时,不是住祠堂,便是进寺庙。每到一地,总难免会有少数地痞流氓来找麻烦。裘光贤总是在戏班一到演出点,就命艺徒休息睡觉,自己则把铺盖往艺徒住的房间门口一放,坐在上面,守住门口,既不让人吵闹,更不许人闯进去,以防意外。为此,人们送他一个“牢头禁子”的绰号。
1930年冬,裘光贤率班在临安一带演出,由于当时小姑娘技艺不高,卖座不佳,生活艰辛。一天他们来到临安县境演出,临安县警团联合队队长鲁伟前来看戏。鲁伟原籍嵊县,在破获一起“接财神”的土匪案中,得到财主送来的一大笔钱。得悉高升舞台小姑娘吃饭困难,便邀请高升舞台在临安演出,膳食住宿全由他包。为此,裘光贤对他感激不尽,称他为“恩公”。不料鲁伟看中了班里的台柱演员,要收她为干女儿。裘光贤不敢得罪这位“恩公”,又不愿毁了艺徒,于是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带了十二个艺徒来见鲁伟,鲁伟被弄得莫名其妙。裘光贤故意说,你是高升的“恩公”,对全班姑娘个个犹如亲生,听说你要收干女儿,大家都争着来了。十二个艺徒个个叫他“干爹”,弄得鲁伟尴尬异常,为了脸面,当场许诺,每人赏一件旗袍作见面礼。裘光贤一手导演的“十二名伶拜干爹”,巧妙地保护了艺徒,一时传为佳话。
1938年春,裘光贤率班抵沪,演于恩派亚大戏院(现嵩山电影院),开出武戏文戏都获好评。不久,筱丹桂、张湘卿、贾灵凤等主角,名扬浦江两岸。这一来,捧场的日益增多,认干女儿的、送行头的、送金银彩礼的络绎不绝。更有些不怀好意者,竟打起勾引演员的主意来,每日里在戏台前后串进串出。裘光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上海的确是块好赚钱的宝地,但这钱不是我裘光贤赚的。再在上海呆下去,戏班非垮不可。他对筱丹桂、张湘卿说:“上海这块地方再住下去你们手上脚上都要戴镣铐了,心要变,人要毁。我们戏班辛辛苦苦七八年,不可毁于一旦。我要带你们回嵊县去。”当时张湘卿不明白“戴镣铐”是什么意思,后来问先生。先生告诉她:“脚镣手铐”就是金手镯、金脚镯。这些东西都是老板少爷送的,你们收下这不义之财,良心会被污染,戏班要垮。裘光贤毅然放弃这块赚钱的宝地,于1939年冬,率班经宁波、新昌,回嵊县演出。
当上海的老板少爷们得知“高升”离沪,即派张春帆回到嵊县,用钱买通了几个台柱演员的家属,邀筱丹桂等再次赴沪。裘光贤见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便对筱丹桂说:“春凤(筱本名),你要走,先生留你不牢。可你去后,眼睛要生亮些,世道艰险,人心难测哓!上海地方容易上当受骗,要千万小心!钱是要赚的,可不能赚黑心钱。贪钱财便会上当。你要小心!先生是管不着了。”爱徒之心,何等诚恳!
裘光贤关心戏班,爱护艺徒,费尽心机,并以管教从严、教育有方而著称,被越剧界称为“笃牌班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