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琵琶记》
越剧《琵琶记》传统剧。故事来源于明代高则诚的古典戏曲名著《琵琶记》。
写汉代名士蔡伯喈赴京应考,招婚牛相府3年不归,父母死于灾荒,妻赵五娘卖发葬亲,身背琵琶,上京寻夫。终于夫妻相逢书馆,归宗祭坟。
小歌班梅朵阿顺班曾于1917年9月1日,在上海镜花戏园上演该剧。在绍兴文戏及新越剧时期,男、女戏班均有该剧演出。1953年9月,合作越剧团根据高则诚原著改编的《琵琶记》演出于金都戏院。改编孙旭,导演金风,编曲刘如曾,技导汪传钤。戚雅仙饰赵五娘,毕春芳饰蔡伯喈,陈金莲饰张广才。1956年,合作越剧团携该剧到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曾到人民剧场观看,在幕间休息时到后台会见全体演职人员。剧中的“糟糠自咽”、“剪发卖发”、“描容上路”等场,有大段唱功,成为戚雅仙流派唱腔的组成部分。“剪发卖发”、“描容上路”、“南浦送别”等场的唱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4张。20世纪40年代,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钱秀灵演唱的《扫松》、傅全香演唱的《赵五娘》和陈素娥、何美芳演唱的《琵琶记》唱片各1张;百代公司灌制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和邢竹琴、王水花演唱的《赵五娘》唱片各1张。1982年,中国唱片社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重制出版。
写汉代名士蔡伯喈赴京应考,招婚牛相府3年不归,父母死于灾荒,妻赵五娘卖发葬亲,身背琵琶,上京寻夫。终于夫妻相逢书馆,归宗祭坟。
小歌班梅朵阿顺班曾于1917年9月1日,在上海镜花戏园上演该剧。在绍兴文戏及新越剧时期,男、女戏班均有该剧演出。1953年9月,合作越剧团根据高则诚原著改编的《琵琶记》演出于金都戏院。改编孙旭,导演金风,编曲刘如曾,技导汪传钤。戚雅仙饰赵五娘,毕春芳饰蔡伯喈,陈金莲饰张广才。1956年,合作越剧团携该剧到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曾到人民剧场观看,在幕间休息时到后台会见全体演职人员。剧中的“糟糠自咽”、“剪发卖发”、“描容上路”等场,有大段唱功,成为戚雅仙流派唱腔的组成部分。“剪发卖发”、“描容上路”、“南浦送别”等场的唱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4张。20世纪40年代,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钱秀灵演唱的《扫松》、傅全香演唱的《赵五娘》和陈素娥、何美芳演唱的《琵琶记》唱片各1张;百代公司灌制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和邢竹琴、王水花演唱的《赵五娘》唱片各1张。1982年,中国唱片社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重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