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日久的粤剧博物馆终于敲定落户恩宁路了,昨天,羊城晚报相关报道引起坊间热议。这个消息也无疑为旷日持久的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注入一剂强心针。
拆迁工程无碍博物馆建设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粤剧博物馆的立项还有一个小插曲。同样有着悠久粤剧传统的番禺沙湾镇也一度有意争取。由于沙湾同时也被称为“广东音乐之乡”,与粤剧渊源可谓不浅,同时,沙湾镇可以提供的场地以及自有资金条件都非常优厚。“所幸综合各种因素之下,项目还是落在了市中心的荔湾区”。
提及恩宁路,街坊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已经持续数年、接近烂尾的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博物馆建设会否受影响?对此,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恩宁路现时的拆迁进度已经达到97.9%,粤剧博物馆规划用地上原是连片的危破旧房,通过近几年的动迁,已经腾出了这块恩宁路改造范围内最大的一片可建设用地。相关部门将争取今年内完成恩宁路危破房拆迁的收尾工作,为粤剧博物馆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资金、设计有意找“外援”
据透露,粤剧博物馆预计投资2.6亿元,由广州市政府与荔湾区政府共同出资。其中,超过一半预算建设资金,也即1.3亿元,初定由荔湾区解决。如此庞大的投入如何解决?有关负责人透露,将可能引入社会各种力量。
该粤剧博物馆初定命名“中国粤剧艺术博物馆”,彰显国际视野与大气。博物馆建设方案同样有望具备“国际视野”。荔湾区区委书记唐航浩此前提出,希望通过改造,打造出一个汇集粤剧等岭南文化精髓,凝聚西关秀美水色和建筑风情,新老建筑相互融合,原有居住空间和生活习俗适度保留的完整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为此,需要在建设方式和运营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区内有意通过国际招标、公众参与等手段来获取新思路、新设计、新方法。
提起粤剧博物馆,很多街坊会想起佛山。2003年,坐落在佛山市禅城区兆祥路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兆祥黄公祠,被改成佛山粤剧博物馆。2004年4月,由佛山市文化部门申请,经广东省文化厅批准,该馆正式改名为广东粤剧博物馆。
历经9年风雨,“佛山经验”能为荔湾提供怎么样的参考?羊城晚报记者在近日也走访了该博物馆。走进展览大厅,各类粤剧戏台、红船班的道具无疑最吸引眼球。工作人员介绍,广东粤剧博物馆目前收藏已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粤剧文物近20000件,包括有琼花水埗遗石、琼花宫香炉、宫灯等珍贵粤剧文物,还有大量清代和近现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最早的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文物。
藏品丰富,人气却相对欠奉。广东粤剧博物馆馆长叶蔚标介绍,2010年以前,一年也只有两三万的游客入内参观。2011年以后,年参观人数逐渐提升到5万人左右,“但依然不太理想”。
记者了解到,近年,佛山市文广新局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博物馆的人气,最大手笔莫过于在今年5月份一次性免除15元的入内参观门票费用。叶蔚标介绍,免票以后,对人流量提升效果明显,但入内人员大多以老人家为主。有鉴于此,博物馆已经积极与佛山市内的学校进行联系,举办包括手绘面谱、粤剧剪纸、武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成功吸引部分年轻人入场观看。他透露,今后还将依托“华光诞”等大型庆祝活动“吸引后生入场,因为“粤剧的未来,希望都在他们身上”。
位于恩宁路的銮舆堂原是粤剧八和会馆属下的德和堂,德和堂是粤剧的武家堂口,后改称为銮舆堂。门口两扇高4米、宽1.1米、厚0.08米,一整块无驳口的大木门,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饱经战火,但却无损伤。
佛山粤剧博物馆以兆祥黄公祠为展馆,每天馆中大戏台都有“私伙局”,让观众原汁原味地领略粤剧的独特魅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