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粤剧界接二连三好事不断,先是国庆期间传来粤剧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消息,紧接着佛山青年粤剧团投拍的粤剧电影《小周后》上周五正式开机。而庆祝粤剧申遗成功的“粤剧名伶群英会之罗家宝名剧名曲展演”将于11月23日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作为罗家宝最有名的弟子,同时也是当年《小周后》舞台剧的文武生,梁耀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却道出了自己对当下粤剧改革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当下所谓的粤剧改革就是要大制作,而忽视了粤剧改革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提高表演水平。

外地人能搞好粤剧吗?

最近十年来,粤剧改革一直在摸索着各种方法。既有从融合角度的交响粤剧,也有从培养大学生观众的一元钱进校园行动。当然也包括现在将粤剧搬上大银幕。但这些动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请外来的和尚来念经。不仅当年的粤剧交响音乐会,还是大型古装粤剧《花月影》,以及粤剧电影《小周后》,所请导演、指挥、舞美设计、灯光等基本都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名家,多为京剧、越剧或话剧。而粤剧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粤语,不懂粤语或岭南文化的外地人能否真的改革出粤味的粤剧也一直是粤剧界争议的话题。

记者:前两天佛山青年粤剧团要把《小周后》搬上大银幕,这个戏也是你和李淑勤最初合演的,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梁耀安:粤剧是需要各种形式的探索的,但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都请外地导演、编剧,这对得奖有帮助,每个团排戏都想拿奖。但如果一搞大动作就请外地名家,那本地导演、编剧都没有机会。老编剧秦中英就说过,不懂粤剧的人来搞粤剧,能搞得好吗?

记者:电影版的《小周后》导演说他学过京剧,认为戏曲是相通的。

梁耀安:舞台版《小周后》也是请的上海京剧导演,客观说,他们都比较有名,水平也很高。但问题是,如果机会都给了外地人,那本地的人才又如何培养。一直都说编剧断层,导演也没几个。但市场和机会都给了别人,本地人才又那来的机会。

记者:那之前的一些改革,你认为成功吗?

梁耀安:有的戏花了很多钱,但生命力不是很强,是不是真的受观众欢迎?都值得打问号,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繁荣。比如一元钱看粤剧,虽然是一种赞助商的商业运作,但也是一种对市场规律的冲击。这些改革是不是真的成功,要留待时间去检验。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探索毕竟是做了,对后来的人都是一种经验。

大制作容易忽视表演的核心

常规的粤剧演出都是在戏院进行,但一到大制作,必然连演出场地都要上一个档次。近些年,各大剧团都兴起了一股大制作的风气,觉得只有是大投入才会引起媒体和观众的注意。但梁耀安认为,大制作往往只是把资金投入到请名导、以及舞台服装等制作上,并没有在剧本以及演员的表演方面下很大功夫。这意味着治标没治本。

记者:你在粤剧舞台也有40多年的经验,以你看来,除了之前粤剧界做过的一些尝试外,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振兴粤剧吗?

梁耀安:其实粤剧界存在一个怪圈,以为要大投入才是好的,甚至形成了一种时尚。因为大制作不是个个剧团能经营得起。记得在新加坡交流演出时,有一个文化参赞说,一味追求大投入,容易忽视表演艺术的核心。这个核心在我理解,就是你的演技如何啊。

记者:你都有自己的戏迷俱乐部,和戏迷交流也较多,你了解戏迷到底是喜欢大制作还是你所说的这种演技?

梁耀安:真正的戏迷其实两个方面都喜欢,谁不喜欢靓的舞台呢?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好的剧本是可以进行大投入的,但盲目投资是一种浪费,或者只为了拿奖那就真的不值得。其实老戏也有号召力,我从艺40年的慈善晚会上,和蒋文端合演的老戏《范蠡献西施》,非常满座,所以说只要戏好,戏迷都会来捧场。

兴旺的粤剧应该扶持

粤剧成为继昆曲后成功申遗成功的地方剧种,超过京剧。而作为世界华人地区影响最大的剧种,粤剧的地位也非常特殊。梁耀安说,虽然整个戏曲都不怎么景气,但粤剧其实是最兴旺的剧种,很多粤剧每年都要演几百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市的粤剧团已经在今年实行了改制,成立了有限公司责任制,剧团的很多人员都担心剧团的走向,如果真的被推向了市场,政府不扶持,粤剧会否真的就此衰落下去?

记者:这次演出,阵容十分强大,作为罗家宝最有名的弟子,你怎么看虾腔的,同时又是如何考虑传承这个腔派?

梁耀安:虾腔的特点是唱腔流畅、明快,节奏感强,易于流传。其实我自己多年也是琢磨当中,该如何把这个腔派好好传承下去。因为虽然我拜了罗家宝为师,但其实我什么都学,也有借鉴其他流派。

记者:现在粤剧申遗成功了,是否对粤剧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梁耀安:申遗成功自然大家都很高兴,但现在粤剧的地位也蛮尴尬的。因为政府在做试点,希望将来粤剧能走市场。市粤剧团已经开始成立有限公司了,但很多演员都心存顾虑。其实粤剧相比北方的很多地方剧种,是一个大剧种,而且市场很繁荣。政府应该扶持,比如北方有些剧团排一个戏,拿奖回去后一次都没演,但照样领工资,这样的剧团才应该推向市场。

梁耀安小档案

现为广东粤剧院二团当家文武生,国家一级演员,]出身粤剧世家,自小随父学艺。早年受教于白云生、邓丹平粤剧前辈。1963年踏足舞台。80年代初以一出《三看御妹》而崭露头角。八十年代中期喜得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教诲和扶掖,又获艺术家罗家宝收入门下,秉承“虾腔”声韵魅力,加上扮相俊朗,嗓音明亮,优美的功架,扎实的基本功,在粤剧舞台上是一位允文允武深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著名文武生。他驰骋舞台40多年荣获多种奖项。1997年梁耀安以在《睿王与庄妃》剧中饰演睿王的出色表演,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沈远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