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东社会名流中的“粤剧发烧友”,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前广州市市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会长黎子流。当然,他对粤剧不仅是“发烧”而已,他还多方奔走呼号,为粤剧振兴动员出资出力。此次,“小放逛羊城”关注荔湾粤韵,少不得要走访黎子流老市长,请他谈谈几十年的粤剧情怀,讲讲如何振兴粤剧,如何让这“南国红豆”再发新枝。

谈粤剧的重要性:一出好剧能教育人、熏陶人

出生于“中国曲艺之乡”顺德,黎子流对粤剧的一往情深似乎也就再自然不过了。他说,粤剧这一岭南文化瑰宝是广东、广西两地独有的地方戏剧,如何评价它的重要性和艺术性都不为过,“周总理特别肯定它,将它喻为‘南国红豆’”。

黎子流永难忘怀幼年时候搭棚看粤剧的经历。他说,那时候,文化节目只有划龙船、舞狮,晚上就只有看粤剧了。搭戏棚看粤剧,“有钱买票,没钱站原地看,“只要不觉得累,就会一直看下去,气氛总是非常热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桂名扬、廖侠怀这粤剧五大流派当中,顺德就占了三大流派,这一点可是让黎子流相当引以为豪。

“我们重视粤剧不但是因为粤剧曲艺本身,更是因为一首好歌,一出好剧,能够教育人、熏陶人、陶冶人的性情。”黎子流如此强调。他说,粤剧是寓教育,寓文化于其中,大家听得懂,看得懂的一出粤剧,一首歌,写得好,很珍贵的。粤剧的很多剧目都是采用历史和时代的事实,扶正匡邪、明辨是非,教观众怎样做人。

学历不高的黎子流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尤为看重,而粤剧等传统艺术中蕴含的国学内涵更让他倾倒。他说,粤剧可以增加人们的古文修养。同为顺德人的陈冠卿编著的粤剧名剧《再进沈园》让黎子流大为倾心。这个以宋代大诗人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真实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名剧,充分表达了陆游矢志报国却壮志难酬,倾心相爱却难成眷属的哀婉愤懑之情。黎子流说,这个剧本借用了文武全才陆游的故事,给人美的启迪,而词曲作者文采也很丰沛,“现在想改他一个字都难”。他认为《再进沈园》里的两句唱词,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地描述出了78岁的陆游再进沈园的心境,那就是——“斜阳画角哀,诗肠愁满载”。黎子流说:“斜阳画角哀”,就是夕阳西下了,画角之声,满带悲壮。“诗肠愁满载”表示满腹经纶,文武全才,但是没办法发挥出来,只能放在肚子里面。如果我们用白话文,或者用外国文写这些意思,都不知道翻译成多少句,但古文这两句话一出来,就高度概括了。

谈振兴粤剧基金会的作用:我们就是拾遗补缺

不满足于只当票友,偶尔上台“客串”,与群众学唱几句外,1993年,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黎子流亲手创办了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认认真真地为粤剧振兴做些切实有用的工作。

黎子流说,基金会就想发动社会、发动社会经济力量重视粤剧这种艺术。基金会成立18年来,对粤剧传承和发展起了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让粤剧曲艺好像多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基金会成立以来,以振兴粤剧为己任,举办羊城粤剧节等各种粤曲粤剧大赛,资助重点剧目、民间曲艺社团等等。基金会还设立专门的扶危济困基金,帮助那些老一代退休的粤剧演员解决住院就医等实际问题困难。

黎子流等“老元尊”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各方募集社会资金。在原有基础上,2008年,基金会成立十五年纪念,再募集到了近五千万资金,“可以说,基金会的运作还算成功”。

黎子流也极其坦诚地说:“基金会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党和政府的实际重视。基金会必须要量力而为,努力而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拾遗补缺,积极推动。”他进一步说,也在考虑要健全基金会的各项制度,逐渐做到量入为出,并通过一些市场的手段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如通过国家定期存款赚取利率、购买国家债券、购买物业收租等等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粤剧振兴,经济上争取自我良性循环。

谈小红豆的培养:为普及粤剧爱好,不在于做粤剧名家

群众曲艺要培养,小红豆这样的小娃娃都来了解粤剧,学习粤剧,是粤剧振兴的希望,黎子流对这一点坚信不疑。

黎子流明确地主张粤剧艺术一定要进入学校。他说,孩子们从小就要开始接触粤剧传统艺术,小学、中学应该起码有一堂粤剧课,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古代优秀历史、文化、艺术。

“现在中学生里,最多只有1/6的人知道粤剧。孩子们看都没看过,怎么懂粤剧,又怎么了解粤剧呢?”黎子流对粤剧在青年族群中的这种现状表示非常忧虑。他说,不管是办小红豆训练班还是青少年训练营,都是要普及粤剧。“孩子们只是一味知道外国的文化,这个不好。开放是要吸收外来文化,但如果忽视、架空了自己的文化,这是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让粤剧占据教育阵地,在娃娃中普及。”

当然,黎子流绝不是个单纯的“粤剧激进主义者”,他也强调,普及的层面更多是培养孩子们对粤剧的兴趣,而不是一定要培养名家名角。他说,对小红豆们要求不能太高,他(她)很小,让他(她)马上唱,马上表演,这不是方向。起码等他熟悉了,逐步提高,具备条件时才开始唱,开始表演。黎子流认为,孩子们受到粤剧艺术的熏陶后,会爱读书啊,会尊重长辈啊,会培养出新的爱好啊……简直获益无穷。

黎子流也欣喜地看到了荔湾区艺术学校等一批小红豆粤剧兴趣培养学校的巨大作用。他说,荔湾区已经陆陆续续有比较多群众曲艺活动,有几个曲艺社自己出钱,自己培训,家长又负责一些,让孩子们学起粤剧来。有一些家长很关心的,有什么演出,有什么学习,爸爸妈妈都来的,希望孩子成长,这样子粤剧艺术就后继有人了,而不会青黄不接,观众群体会在老中青三代中都有扩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