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春,一本名为《2014广府文化年鉴》的新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面世,并举行了有关的座谈会,引人关注,大受好评。
什么是广府文化?在本书的“总述”中指出:“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所谓广府民系,通常指使用粤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广府文化是以使用粤方言为语言特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及珠江三角洲周边的粤西。粤北部分地区的民系文化。”今年广州的文化社科部门和不少专家学者对于广府文化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的工作颇为重视,开展了不少活动。这本《2014广府文化年鉴》就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三个单位组织编纂,由顾涧晴、陈晓丹、郭建基、陈泽泓(执行)主编,龚伯洪(执行)、杨长明为副主编,作为首部(即创411号)的广府文化年度资料文献,重点反映了广府文化地区的广府文化形态表现和研究情况,内容相当丰富(分作六大部分),称赞为“创造性的力作”,充分体现了开展广府文化研究工作的突出成果。
粤剧和曲艺,是广府文化构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故有关粤剧和曲艺的有关资料在书中就占了一定的篇幅,其最集中的内容放在“文化门类”这一大部分中:
粤剧方面,先有“概述”,认定粤剧是“广府文化突出的艺术”,与粤乐(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并称为“岭南文化三大艺术瑰宝”。
关于粤剧的起源。形成,书中记述采用大型辞书《粤剧大辞典》的意见,另记述了从清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粤剧的发展,并列出各时期有关的重要事件、活动及涌现的名伶、名剧,一直记至2012年底举办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止。
接着的记述按2013年的时限顺列出具体的条目,共有13条,包括大型粤剧《血沃共和花》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演出;粤剧新年盛会;2013广州优秀剧目展演;“情牵四川、心怀雅安”赈灾义演;崔玉梅荣获“梅花奖”;新粤剧《风云2003》首演;新编粤剧《碉楼》获“文华奖”;粤剧八和祖师诞演出;红豆飘香60年晚会;穗港澳粤剧日展演;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逝世;《粤剧大词典》出版五周年座谈会;《图说粤剧》出版。
曲艺方面,也先有“概述”、“认定”自明代至近代,广府曲艺有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粤讴、粤曲和讲古(粤语说书)等曲种,再对各项作了简说。
接着记述粤曲的具体条目,也按2013年的时限顺列出来,包括有10条:少儿题材粤剧粤曲新作展演;红船星辉周年演出晚会;“白燕飞翔薪火传”个人粤曲演唱会;“子喉王”谭佩仪师生演唱会;《南音新唱十三行》在中国艺术节上获奖;第二届广东粤剧私伙局大赛在番禺举行;广东省政协第十届“四洲杯”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岭南杯”粤曲新作演唱邀请赛;黎佩仪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黄少梅星腔艺术专辑》获“金唱片奖”。
除了在“文化门类”这部分外,其他部分也涉及粤剧曲艺,特别是在“文化研究”这部分,“研究成果”一栏有所记述:
粤剧首部工具书《粤剧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及具体11个分编,全方位反映粤剧的总体面貌;
由罗铭恩、罗丽合著的《南国红豆——粤剧》一书,介绍粤剧的起源、发展历史、海外传播,粤剧的唱腔、表演特点和流派等;书中还对粤剧红船的形成和特点作了记述。
由李计筹编著的《粤韵风华》一书,介绍粤剧的形成与发展,唱腔音乐、舞台美术、行当体制、演员和粤调的说唱艺术;
由黄伟编著的《广府戏班史》一书,内容包括外地班、本地班、红船班、志士班、省港班、广府戏班的行会组织及管理机构——八和会馆等;
由龚伯洪编著的《粤剧》一书;
由广州市广府文化研究室中心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话说广府》电视系列片中第七集《粤剧》(走读红线女艺术中心、与专家茶聚万木草堂、剖析粤剧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研究机构”一栏中也列出了“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介绍学会成立后筹划、组织的多项活动及灌制粤曲卡带、出版粤剧粤曲书籍等。
此外,书中列出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表”,其中粤剧列入的级别包括“世界、国家、省、市”;粤曲列入的级别包括“国家、省、市”;粤剧代表性的传承人有红线女(国家级)罗品超、倪惠英、欧凯明(省级),黎骏声、孙业鸿、崔玉梅、黄健、张平、罗巧华(市级);粤曲代表性的传承人有黄少梅、谭佩仪、陈玲玉、梁玉嵘(省级)、何萍(市级)。另“粤语讲古”列入级别包括“省、市”,代表性的传承人有颜志图(省级)、彭嘉志(市级)。还有“粤剧八和祖师诞”作为“民俗类”也列入级别(市级)。
还要提到的是,本书的第五部分为“人物”。在“综述”中特别点出“粤剧群星闪耀”,记下了从清末民初时的新华、靓荣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五大流派”(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廖侠怀、白玉堂)以及陈非侬等,再提到红线女;而在专列的“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表彰杰出人物”一栏中,列出“十大杰出广府人”,第五名便是红线女,并作了简介。
《2014广府文化年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本文难以一一尽列,有兴趣的网友们可按上述为索引,仔细查阅,必会大有收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