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广东华侨的地方,就有粤剧粤曲!”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在说这句话时,语气中透着自豪。近日,继昆曲之后,粤剧已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300余种戏曲中,缘何只有粤剧突围而出,在这场“非遗”保卫战中赢得胜利?
原因一: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深圳粤剧团团长倪健告诉记者,“当年在新加坡演出旧版的《风雪夜归人》,是中国戏曲团体在国外演出的第一个现代戏,观众非常热情,不断鼓掌叫好。”倪健说,“粤剧是用广州话演唱的,之所以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为那里的广东华侨比较多,粤剧自然相比其他剧种更能激发他们的思乡情怀。”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也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广东华侨分布很广,不仅东南亚地区有大量广东华侨,其余几大洲也都有广东华侨居住。“粤剧是广东文化的标志之一,许多广东华侨会自愿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唱粤剧,以解对故乡的思念,这无形中就为粤剧进行了推广。”
原因二:粤港澳共同申报力度大
除了重头戏《风雪夜归人》,深圳粤剧团每年都会在香港举办一个演出周,演出经典剧目,切磋粤剧技巧,交流粤剧心得,并多次受澳门、广州等地的邀请,前往当地进行演出。“粤剧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的结果。”王程太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初,在粤港澳三地联合召开的三地文化合作会议上,就达成了三地合作申遗粤剧的共识,并签署了《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将“联合弘扬粤剧艺术,并适时向联合国提出申遗”的条款写入协议。2003年2月,在第4次粤港澳艺文合作高峰会上,粤港澳三地商定全面启动申报程序,并在广州成立“粤剧申遗办公室”。2005年,三地正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草拟申报文本。2008年9月,我国中央政府向联合国提交包括粤剧在内的申报文件。
“粤港澳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粤剧申遗方面的力度非常大,宣传推广比较到位。”王程太说,“粤剧申遗成功后,粤港澳三地在未来10年内,将在资源抢救、研究出版、培训演出、机团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粤剧百科全书《粤剧大辞典》已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粤港澳三地还将在制定粤剧遗产保护法规、设立“粤剧保护和发展”政府专项基金等方面有进一步举措。
原因三:粤剧明星参与推广
汪明荃、罗家英、张国荣……在中国数百种戏曲中,唯独粤剧的史册上才载有一长串巨星的名字。“虽然很多人都说听不懂粤语,但是实际上,正是粤语这种方言让粤剧大放异彩。”王程太说,“粤剧里还有粤曲,香港有许多明星都唱过粤剧粤曲,有的明星从前本身就是粤剧演员,比如汪明荃、罗家英这些大明星。再看看其他剧种,它们只有艺术家,没有明星,其宣传推广能力自然比不上众人追捧的明星。”正因为粤剧中有许多明星参与推广,歌迷自然而然地在KTV中也唱起了粤曲,并渐渐对其从熟悉到喜爱。
“除了明星,有部分流行歌曲也加入了粤曲元素。近几年,中国流行乐坛猛刮中国风,许多歌都加入戏曲元素,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粤语流行歌曲就加入了粤曲曲调了。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粤剧的影响力与传播的广度。”王程太笑着说。
(摘自 《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