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的喧闹,被两扇高4米、厚10厘米的柏木趟栊门阻挡。在广东八和会馆内,11位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如往常一样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粤曲聚会。大鼓、扬琴、二胡、电阮和萨克斯风,在五种乐器的协奏和鸣中,经典曲目《南唐劫后情》“如约而来”。

虽曾搬迁馆址,但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精神祖屋的地位却从未改变。

“八音八表高奏升平调,和乐和衷同讴盛世歌”,会馆门上的这副对联,对此时此刻馆内老人的行为,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解读。老人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亦借此完成对广东传统戏曲的坚守与传承。

南方日报记者 曹菲

以曲会友

假期因粤曲而与众不同

早上8时30分,陈师傅便来到位于荔湾区恩宁路177号的广东八和会馆。作为练唱团聘请的萨克斯风乐师,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达,将乐器调整到最佳状态。

从16岁开始,陈师傅就作为一名职业乐手跟随歌舞团表演,但直到16年前,他才因缘际会与粤剧接触。“洋为中用”,陈师傅解释,萨克斯风早已成为粤曲表演中的固定配乐之一。

9时,抑扬婉转的粤曲回荡在八和会馆,六名粤曲表演者两人一组轮番走上戏台,演唱不同的经典曲目。今年63岁的卢美云是表演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对粤曲的热爱,源自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小时候跟随父亲去剧场布置灯饰,那时就喜欢上粤剧;而且家里的留声机,最常传出的也是粤曲。”

但工作让她曾经远离粤剧。卢美云说,直到退休之后,她才重拾爱好。如今她不仅是沙面粤剧曲艺艺术团的团长,每周六还会和一帮热爱粤剧的朋友相聚在八和会馆,自费租赁场地、聘请乐队,只为共同度过一段快乐时光。

卢美云的另一个兴趣是旅行,但是她依然选择把黄金周献给粤剧。“没必要在长假凑热闹,一群老朋友唱唱曲更开心。”

与曲相伴

粤剧演员的坚守与传承

78岁的崔子瑛,曾经是广州粤剧团的专业粤剧演员。由于无法割舍对粤剧的依恋,因此退休后他以半个老师的身份加入到团队中。年近八旬的他讲话声音断断续续,但登上戏台之后不但站姿挺拔,声音也变得铿锵有力。

与崔子瑛一样,广东八和会馆的管理员小蝶儿(艺名)也曾是一名专业的粤剧演员。1935年出生的她,在父母所属粤剧团中长大,13岁时便正式登台表演,小蝶儿的艺名也自此跟随她一生。


  如今,小蝶儿是广东八和会馆第五届理事会的总务部主任,负责会馆内物资、乐器的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全广州的粤剧爱好者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每周一到周六上午9时到12时,都有不同的团队在这里练唱、表演。”

对小蝶儿来说,坚守在会馆,更多是为了传承一份精神。八和会馆,最早是粤剧艺人所建立的粤剧仝人的行会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戏行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发展。在小蝶儿眼里,被誉为粤剧艺人精神祖屋的八和会馆,精神核心是团结,也就是危难之中的互相扶持,共同将粤剧发扬光大。

表演间隙,卢美云翻出手机里的相片,她11岁的孙女在最近结束的一次粤剧比赛中拿了三等奖。“她抽签第一个登台,紧张了,不然唱得更好。”传承,已经悄然开始。

粤曲爱好者在八和会馆内演唱经典粤剧曲目

粤曲爱好者在八和会馆内演唱经典粤剧曲目。南方日报记者 曹菲 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