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清秀(袁金秀) 河南坠子演员 乔清秀
乔清秀,女,河南坠子演员。乔清秀是河南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人,本名袁金秀。
她的少年生活非常凄苦,父亲袁相巽吸食鸦片,为筹毒资,暗地里将袁金秀、袁双玉姐俩及其妻袁张氏卖给人贩子。幸亏金秀娘闻信儿早,带着金秀姐俩躲到了河北大名县的娘家。后父亲吸毒致死,母亲迫于生活改嫁,金秀便留在了姥姥身边,一边干活,一边上学堂。没有父母关爱的袁金秀在打骂声中长大,身体瘦弱,七八岁还扶着墙走路,又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她十四岁时,恰遇河南南乐县艺人乔利元来大名县行艺,借宿于金秀姥娘的隔壁。金秀十分喜欢乔利元的演唱,乔利元也觉得金秀是个学坠子的好苗子,遂收金秀为徒。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决绝。
“二乔”更叛逆的行为还在艺术追求上。当乔利元发现这个灵秀的女孩子学说中长篇一天一夜能学会800句唱词,深感自己已教不了乔清秀,便冲破门户之见,给乔清秀请了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后又让乔清秀拜名艺人张金忠为师,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开始清秀还和乔利元唱对口,不久她便一人撂单了。他们在冀鲁豫交界一带活动,享有盛誉。
这时候乔清秀班底里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康元林。康元林原是李玉凤的琴师,当清秀在临清演唱时,康元林被乔利元请来为清秀伴奏。当他发现自己的风格更适合乔清秀时,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清秀,直至清秀过世。康元林的伴奏与大多数琴师不同,虽琴艺高超,但十分简练,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乍一听有些弦不随腔,但听久了会觉得别有韵味,将清秀的演唱烘托得恰到好处,很好的突出了清秀那甜美的嗓音。康元林的伴奏,无论是走过门、拖唱腔,或是助声情、造气势,都成了乔派坠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乔清秀曾去张家口演出,康有事不能随行,临时换了琴师,结果栽在了张家口,一月的合同两天便完。乔清秀说:“今后除了康元林,谁的弦也不用。”
1929年,应天津玉茗春茶楼之邀,乔清秀赴津演出。这是她人生的拐点,也是河南坠子的拐点。
乔清秀在天津演出这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艺术可谓呕心沥血。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从曲目到唱腔、表演,甚至开场前的鼓套子、音乐伴奏等,清秀、利元和琴师康元林、老师潘春聚等都在逐一进行改进。在玉茗春茶楼一开始便日夜两场,开正书前先唱一小段。一日夜场,开场前先唱的是《三堂会审》,谁知一曲未了,掌声雷动,场子何止“开花”,而是“炸场”。由此,乔清秀也就在小段上更下功夫。她的代表作,如《王二姐摔镜架》、《芈建游宫》、《昭君出塞》、《马前泼水》等,都是七八分钟的小段子,短小精悍,韵味十足。
坠子艺人们素有这样的说法:“书尽缘法满,唱口无尽期”。意即再好的书总有说完的时候,书尽人散;但一个演员的腔调(即唱口)若能被人喜爱欣赏,这个“缘法”就无尽期了。乔清秀也在为规整初一个被听众们喜爱的的基本腔调而努力着。乔清秀的唱腔基础来自于乔利元,以梨花大鼓的腔调为骨干,吸收融会河南坠子中最具特色的乐句和音型,又对坠子中的独特腔调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运用,并大胆引进京韵、京口等音乐成分,逐渐形成了“梨花为骨,坠子为肉”,欢快、俊俏而又圆润的乔派坠子。乔清秀也广泛学习其他曲种的音乐,但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她和琴师康元林商定,在对唱腔进行规整时,既要使观众听着是自己的调,又要使他们百听不厌。所以,她在学习时更注意融化,更注意化为己有,不论是学习何种音乐,都要求能为她所需,能为她所用。如在天津的梨花名家“盖山东”鹿巧玲曾教给她一段唱,第二天便“化”进了她自己的唱腔中,唱得又俏又好。鹿巧玲感慨地说:“清秀这一手真是厉害。”一次,她在看电影时听了周璇唱的《孟姜女哭长城》,十分喜欢,没多久便在她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出现了。乔清秀因他大胆而又略带叛逆的改革而招致了同行的不少非议,一度被人指作“叛徒”坠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天津观众山呼般的赞赏与喝彩。“洒脱宛润,抑扬吐吞。中州大鼓享佳名,不只神清貌亦清。”(1938年10月6日天津《庸报》)从此,乔清秀便以“坠子皇后”的美明,享誉天津卫。
乔清身体不好,到了天津又因过度操劳,身子就更虚弱了。演出前,她常躺在后台一张小床上躺着养神,看上去少气无力,病恹恹的。可一旦化了妆,上了台,她的精气神就来了。每逢清秀出场,舞台上也如戏台一样,立即换上绣有乔清秀大名的华丽桌帏。乔清秀身穿白色大褂(有时穿青色或灰色大褂),上绣展翅欲飞的红凤凰,头上梳一条大辫儿,出台几步,对观众弯身一躬,辫子由身后搭至身前,然后一甩辫子一昂头,二目闪烁,气度非凡,未开唱先赢得个满堂好。为使乔派坠子得以日臻完美,乔清秀不仅积劳成疾,她唯一的爱女小巧身患急病,也因演出延误医治,只有三岁便夭折了。在天津的十年间,她只到公园玩过一次,还是乔利元特意动员她去的。
1939年起,乔清秀的身子便越来越坏,终日腹鼓无食欲,虽延医诊治,但收效甚微。其时他已无法正常演出,只能靠收养的三个养女乔月楼、乔喜楼和乔凤楼来支撑门面。一日,乔利元听人说奉天有名医善治此病,决意携全家前往。1940年,一行人到奉天后,乔利元带着三个养女在茶社演出,清秀由名医“一善人”安善义为其调治。经过半年的精心治疗,清秀病情大好,至年终已与常人无二了。为了答谢安善义及奉天的同仁们,清秀决定于1941年的新春在茶社演出,一时轰动盛京。但在演出的第二天,乔清秀便收到了伪满洲国奉天宪兵队送来的请柬,请她及养女前去“陪酒”。清秀对此类作践艺人之事深恶痛绝,不予理睬,但第三天又收到同样的请柬。清秀深知日本鬼子的毒辣,正在思索对策之时,宪兵队突然以“八路军探子”的名义将乔清秀、乔利元二人押入了宪兵队。经家人及朋友们多方奔走营救,三天后放出了乔清秀,但乔利元却在非法关押期间被残害致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亲朋们忍痛对乔清秀隐瞒着实情,但一年后乔清秀还是意识到了乔利元已不在人世了。1942年9月,清秀全家准备返回,不料宪兵又四处阻挠,后在不少同行的帮助下,全家人化装走出奉天两三站,才搭车返回天津。
回到天津的乔清秀,身心已是备受摧残。虽断断续续仍有演出,但身体却每况愈下,茶饭不思,医药无效,终日在病床上听着乔利元的唱片度日。
1944年在天津四合轩胡同6号院内的一所房间里卸恨含冤悲愤地与世长辞,时年仅34岁。
出生: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逝世:1944年2月6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十三日
人物分类
河南坠子 演员
她的少年生活非常凄苦,父亲袁相巽吸食鸦片,为筹毒资,暗地里将袁金秀、袁双玉姐俩及其妻袁张氏卖给人贩子。幸亏金秀娘闻信儿早,带着金秀姐俩躲到了河北大名县的娘家。后父亲吸毒致死,母亲迫于生活改嫁,金秀便留在了姥姥身边,一边干活,一边上学堂。没有父母关爱的袁金秀在打骂声中长大,身体瘦弱,七八岁还扶着墙走路,又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她十四岁时,恰遇河南南乐县艺人乔利元来大名县行艺,借宿于金秀姥娘的隔壁。金秀十分喜欢乔利元的演唱,乔利元也觉得金秀是个学坠子的好苗子,遂收金秀为徒。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决绝。
“二乔”更叛逆的行为还在艺术追求上。当乔利元发现这个灵秀的女孩子学说中长篇一天一夜能学会800句唱词,深感自己已教不了乔清秀,便冲破门户之见,给乔清秀请了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后又让乔清秀拜名艺人张金忠为师,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开始清秀还和乔利元唱对口,不久她便一人撂单了。他们在冀鲁豫交界一带活动,享有盛誉。
这时候乔清秀班底里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康元林。康元林原是李玉凤的琴师,当清秀在临清演唱时,康元林被乔利元请来为清秀伴奏。当他发现自己的风格更适合乔清秀时,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清秀,直至清秀过世。康元林的伴奏与大多数琴师不同,虽琴艺高超,但十分简练,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乍一听有些弦不随腔,但听久了会觉得别有韵味,将清秀的演唱烘托得恰到好处,很好的突出了清秀那甜美的嗓音。康元林的伴奏,无论是走过门、拖唱腔,或是助声情、造气势,都成了乔派坠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乔清秀曾去张家口演出,康有事不能随行,临时换了琴师,结果栽在了张家口,一月的合同两天便完。乔清秀说:“今后除了康元林,谁的弦也不用。”
1929年,应天津玉茗春茶楼之邀,乔清秀赴津演出。这是她人生的拐点,也是河南坠子的拐点。
乔清秀在天津演出这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艺术可谓呕心沥血。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从曲目到唱腔、表演,甚至开场前的鼓套子、音乐伴奏等,清秀、利元和琴师康元林、老师潘春聚等都在逐一进行改进。在玉茗春茶楼一开始便日夜两场,开正书前先唱一小段。一日夜场,开场前先唱的是《三堂会审》,谁知一曲未了,掌声雷动,场子何止“开花”,而是“炸场”。由此,乔清秀也就在小段上更下功夫。她的代表作,如《王二姐摔镜架》、《芈建游宫》、《昭君出塞》、《马前泼水》等,都是七八分钟的小段子,短小精悍,韵味十足。
坠子艺人们素有这样的说法:“书尽缘法满,唱口无尽期”。意即再好的书总有说完的时候,书尽人散;但一个演员的腔调(即唱口)若能被人喜爱欣赏,这个“缘法”就无尽期了。乔清秀也在为规整初一个被听众们喜爱的的基本腔调而努力着。乔清秀的唱腔基础来自于乔利元,以梨花大鼓的腔调为骨干,吸收融会河南坠子中最具特色的乐句和音型,又对坠子中的独特腔调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运用,并大胆引进京韵、京口等音乐成分,逐渐形成了“梨花为骨,坠子为肉”,欢快、俊俏而又圆润的乔派坠子。乔清秀也广泛学习其他曲种的音乐,但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她和琴师康元林商定,在对唱腔进行规整时,既要使观众听着是自己的调,又要使他们百听不厌。所以,她在学习时更注意融化,更注意化为己有,不论是学习何种音乐,都要求能为她所需,能为她所用。如在天津的梨花名家“盖山东”鹿巧玲曾教给她一段唱,第二天便“化”进了她自己的唱腔中,唱得又俏又好。鹿巧玲感慨地说:“清秀这一手真是厉害。”一次,她在看电影时听了周璇唱的《孟姜女哭长城》,十分喜欢,没多久便在她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出现了。乔清秀因他大胆而又略带叛逆的改革而招致了同行的不少非议,一度被人指作“叛徒”坠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天津观众山呼般的赞赏与喝彩。“洒脱宛润,抑扬吐吞。中州大鼓享佳名,不只神清貌亦清。”(1938年10月6日天津《庸报》)从此,乔清秀便以“坠子皇后”的美明,享誉天津卫。
乔清身体不好,到了天津又因过度操劳,身子就更虚弱了。演出前,她常躺在后台一张小床上躺着养神,看上去少气无力,病恹恹的。可一旦化了妆,上了台,她的精气神就来了。每逢清秀出场,舞台上也如戏台一样,立即换上绣有乔清秀大名的华丽桌帏。乔清秀身穿白色大褂(有时穿青色或灰色大褂),上绣展翅欲飞的红凤凰,头上梳一条大辫儿,出台几步,对观众弯身一躬,辫子由身后搭至身前,然后一甩辫子一昂头,二目闪烁,气度非凡,未开唱先赢得个满堂好。为使乔派坠子得以日臻完美,乔清秀不仅积劳成疾,她唯一的爱女小巧身患急病,也因演出延误医治,只有三岁便夭折了。在天津的十年间,她只到公园玩过一次,还是乔利元特意动员她去的。
1939年起,乔清秀的身子便越来越坏,终日腹鼓无食欲,虽延医诊治,但收效甚微。其时他已无法正常演出,只能靠收养的三个养女乔月楼、乔喜楼和乔凤楼来支撑门面。一日,乔利元听人说奉天有名医善治此病,决意携全家前往。1940年,一行人到奉天后,乔利元带着三个养女在茶社演出,清秀由名医“一善人”安善义为其调治。经过半年的精心治疗,清秀病情大好,至年终已与常人无二了。为了答谢安善义及奉天的同仁们,清秀决定于1941年的新春在茶社演出,一时轰动盛京。但在演出的第二天,乔清秀便收到了伪满洲国奉天宪兵队送来的请柬,请她及养女前去“陪酒”。清秀对此类作践艺人之事深恶痛绝,不予理睬,但第三天又收到同样的请柬。清秀深知日本鬼子的毒辣,正在思索对策之时,宪兵队突然以“八路军探子”的名义将乔清秀、乔利元二人押入了宪兵队。经家人及朋友们多方奔走营救,三天后放出了乔清秀,但乔利元却在非法关押期间被残害致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亲朋们忍痛对乔清秀隐瞒着实情,但一年后乔清秀还是意识到了乔利元已不在人世了。1942年9月,清秀全家准备返回,不料宪兵又四处阻挠,后在不少同行的帮助下,全家人化装走出奉天两三站,才搭车返回天津。
回到天津的乔清秀,身心已是备受摧残。虽断断续续仍有演出,但身体却每况愈下,茶饭不思,医药无效,终日在病床上听着乔利元的唱片度日。
1944年在天津四合轩胡同6号院内的一所房间里卸恨含冤悲愤地与世长辞,时年仅34岁。
出生: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逝世:1944年2月6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十三日
人物分类
河南坠子 演员
河南坠子推荐
- 乔月楼 河南坠子演员 乔月楼2019-01-27
- 乔清秀(袁金秀) 河南坠子演员...2019-01-27
- 赵铮 河南坠子演员 赵铮2019-01-27
- 薛维萍 河南坠子演员 薛维萍2019-01-27
- 李玉萍 河南坠子演员 李玉萍2019-01-27
- 程玉兰 河南坠子演员 程玉兰2019-01-27
- 曹元珠 河南坠子演员 曹元珠2019-01-27
- 薛米娜 河南坠子演员 薛米娜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