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宿州梆子戏剧团大概是在2009年盛夏。被司机在一个集市场放下,我们副总带着我一路找一路问,穿过集市、穿过泥泞、穿过小道,最后寻着铿铿锵锵的声音,来到一个连门都没有的废旧厂房,演员们正排练。三伏天,没有电扇,更别说空调,站那一会功夫我们就被蚊子咬了一排包,而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遍遍练功,其中一位年轻男演员,穿着白背心,身上被汗湿透,尤为性感,当然,这个性感不是指肌肉,而是他在那种艰苦环境下努力专注的样子,自带光环。后来得知他是当时的代理团长如今的副团长营辉。
第二次接触宿州梆子戏剧团是在2010年晚秋。台里组织大型走基层采写活动,来宿州的间隙我又去见了趟剧团几位主要负责人。采访结束已经是晚上十来点,营辉副团长送我出来,我问他:“想什么呢,那么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声音低低的说:“我在想下个月又从哪来钱给团里的职员们发工资,现在这个问题是我们每天都要考虑的”。他站在路灯下,黑色的影子被拉得特别瘦特别长。
这次作为随行媒体来参加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皖北分场的采访报道之前,又和副团长营辉通过电话,他话语间带着兴奋,告诉我他们团最近特别忙,一是在忙宿州市地方戏曲非遗传习基地的事儿,二是在如今的团长卢等军尽心尽力带领下,宿州梆剧团上上下下凝心聚力,在忙一出大戏,团里的演职人员为这戏天天加班加点排练,市里领导演艺公司领导都很重视,帮着邀请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也是一流的,特别值得期待。
宿州梆剧团卢等军团长带领剧团成员排演的,正是9月22日晚上在宿州大剧院上演的大型古装新编梆子戏《风涌大运河》。这是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展演的新剧目之一。
19点40分,伴随着观众全部就位,剧场灯灭,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幕起时分,光束重现
斗转星移,岁月回迁
前尘往事,徐徐上演
眼前是汴渠古地,诉说着千年古事
戏中人在这有着130多公里长河之地
拭镜拂尘般
将1300多年前的历史点点揭开
呈现出一段淹埋于岁月尘埃中的时光
观戏人在这方寸戏台之下
身临其境般
通过声声念白段段唱腔
穿过千百春秋融入震撼乐章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的这首词作,写的就是当年“汴水”宿州段的景况。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为了游幸扬州,“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为实现旱涝不愁、南北贯通的美好愿望,以江杏姑、何顺哥等人为代表的沿线乡民忍辱负重,与监工的贪官污吏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用血泪和生命保障了汴渠开通。
在这时光回溯之中,有人居心叵测,有人光明磊落;有人利欲熏心,有人大公无私;有人道貌岸然,有人朴实纯良;有人心胸狭隘,有人胸怀若谷。伟大与渺小同在,辉煌与昏暗共存。
而一千三百多年后,那条见证了悲欢离合沧桑命运的汴渠陈迹宛然、活水潺潺,当之无愧的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向世人彰显出一项震古烁今的历史奇迹。
幕落之时,河水汤汤
春去秋来,时光流转
往事重湮,归于尘埃
到了这里,整场戏演完了,从前的故事也讲完了。舞台灯火璀璨,演员集体谢幕。
他们站在台上,以千年前的模样,致敬着先人的勤劳刻苦、坚忍自强。
满场观众站在台下,一遍又一遍的鼓掌,致敬着演员们的敬业努力、精彩演出。
恍惚间,我好像又看到2010年深秋夜晚的路灯下,那个瘦而长的身影。
感谢宿州演艺集团这些天来展演的好戏。
感谢宿州梆子戏剧团的坚定和绝处逢生。
致敬。
文章采写:柔嘉
剧照拍摄:菁芳
图文编辑:关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