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萧城太后》 高亢激昂写大义
2012-04-06 08:51:00 <!--/fabutime--> 作者: <!--zuozhe-->王红军 <!--/zuozhe--> 来源: <!--laiyuan-->大众日报<!--/laiyuan-->
“梅绽齐鲁五十载,悠悠兰韵涌中原。”九艺节上,聊城市豫剧院创作的《大明贤后》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二度梅”获得者章兰摘得文华表演奖。为备战十艺节,聊城市豫剧院再推山东梆子大戏《萧城太后》。
3月28日,记者走进《萧城太后》排练现场,对主创团队进行了采访。“这部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章兰这样一位优秀艺术家来演,既能充分体现戏剧故事,也能够展示剧本的艺术性。”该剧编剧、国家一级编剧刘桂成说。
深入萧城遗址采风创作
据《辽史·卷七十一》记载:“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书中所言皇太后名叫萧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也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
山东梆子《萧城太后》,就是根据萧城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成的。而为了写好这部戏,刘桂成多次深入冠县萧城遗址采风,“我老家是聊城,我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十艺节在山东举办,就想写个当地题材的戏,最终选定了《萧城太后》。”
“经过这么多年风吹雨打,萧城仍保留有土城墙,还有点将台、回头门。”刘桂成表示,“当地有一个传说,萧太后带领20万大军南下,由于黄河的沙土无法筑城,每个士兵就从聊城带来一头盔泥土,然后一夜之间用枪杆夯筑成城,因此萧城也叫‘盔城’或‘枪杆城’。”
“当时,宋辽两国征伐不断,最终在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亦名澶渊郡)形成对峙局面,并订立了‘澶渊之盟’。”刘桂成表示,“合约签订之后,两国边界安定,互通贸易,造福了河北、山东一带的老百姓,更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聊城市豫剧院院长章兰也表示,“在多次前往萧城遗址实地考察后,刘桂成写出了《萧城太后》的剧本,突出刻画了宋辽两国君主在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后,放弃战争,和平发展,从而促成黄河两岸多年的繁荣,以及中华儿女多民族融合的故事。”
以战争为载体写文化
“去年6月,《萧城太后》的剧本出来后,我们在聊城市举行了研讨会,之后又分别在济南、北京组织专家进行了研讨。”章兰回忆说,与会专家都对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说剧本震撼、靓丽,体现了大文化意识和大的民族意识。”
章兰表示,剧中萧太后与姐姐的真挚情谊让专家们印象深刻。据史料记载,萧太后的姐姐叫萧胡辇,是对她影响极大的一个女子。“萧氏家族的女子大多温柔贤惠,惟独萧胡辇大胆泼辣,能征善战,对萧太后对外亲自征战、对内不惧朝臣威胁的性格有着重要影响。”
经过多方专家的论证研讨,《萧城太后》剧本日臻成熟。“这部戏最大特点就是‘大’,体现了山东特色。”对于该剧,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表示,“这部戏题材特殊、细节独特,体现出了大的中华民族意识,体现出社会和谐的意识。”
刘桂成表示,“在历史上,经过几次大的战争,我们逐渐形成了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中华文化。这部戏就是以战争、谈判为载体来写文化,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
用山东梆子唱萧太后
多次跟聊城市豫剧院合作的刘桂成表示,“我跟他们合作的现代豫剧《路边店》、新编历史轻喜豫剧《大明贤后》,在业内和观众中都引起了较大反响,章兰也凭借这两部戏两度摘得‘梅花奖’,这次《萧成太后》的合作也算是得心应手。”
为备战十艺节,《萧城太后》以山东梆子的艺术形式来呈现,山东梆子与豫剧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山东梆子演员唱豫剧,豫剧演员唱山东梆子,很早就有”。然而由豫剧演员来唱山东梆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过来。章兰表示,“我的父辈是唱山东梆子的,自己却唱了几十年的豫剧,现在突然要改山东梆子的唱法,也有些不适应。”
章兰说:“虽然豫剧和山东梆子同为板腔体,版式、乐器、音调都一样,但在发声技巧、旋律等方面存在着差别,豫剧发声时‘下五音’用的多,高音、中音、低音搭配很好,音域比较开阔,而山东梆子重点在‘上五音’,高音和中音比较多,唱起来激昂高亢。”
国家一级作曲高鼎铸在设计好音乐唱腔后,专程赴聊城豫剧院听取意见重新修改,并将山东梆子的唱腔录好音,让演员们进一步练习。“我不太熟悉山东梆子的托腔,不知道怎么‘拐’出它的韵味来,经过指导现在好多了。”章兰说。
打造《大明贤后》一样的精品
九艺节上,《大明贤后》获两项大奖。而为了备战十艺节,《萧城太后》不仅请来了国家一级导演陈贻道、国家一级作曲高鼎铸,还请来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服装、化妆设计师美蓝玲为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则由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边文彤担任。
该剧主人公萧太后的饰演者是“二度梅”获得者章兰。由于常年在外奔波演戏饱受风寒,1994年冬天,章兰被确诊为患有严重类风湿。这次《萧城太后》高强度的排练,也让她的病再次复发,“就像针扎似的,上楼也需要人扶着。”
聊城市豫剧院副院长张玉臣表示,类风湿一直折磨着章兰,发作的时候就吃些中药压下去。“这些天,我们一天不停地拍戏,每天排练时间超过10个小时,章兰的的肩周和膝盖开始隐隐作痛,她贴上膏药,坚持排完每一场戏。”
“从去年11月分配角色开始,我们的演员已经将唱词背得滚瓜乱熟了。”张玉臣说:“到现在,导演、舞美设计、唱腔设计都已经到位,正在紧张地彩排中,争取打造出一部像《大明贤后》一样的精品,在明年的十艺节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