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的山东梆子
戏曲萌芽于先秦,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朝,集成转折于清代中叶,戏曲根植于中国历史的土壤,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京剧在1840年前后形成,20世纪初,新兴地方戏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而山东梆子已有400年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戏曲亦是如此,地方戏曲的诞生是因为有了孕育它的那片土壤,当然,它的生存和发展仍然依赖这片土地。在纷繁喧嚣的生活里,突然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发现山东梆子依然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回响,我们深切知道,山东梆子已经在我们血液里流淌了多年。正如阴晴圆缺的轮回,山东梆子也经历了繁华与萧瑟的考验,但热爱山东梆子的山东人没有放弃这个属于自己的艺术,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和郓城山东梆子剧团的坚贞守望,还有一些民营剧团的苦心经营和支撑,近几年多方人士不记名利的奔走呼吁,以及国家对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都让我们看到了山东梆子复兴和发展的曙光。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一时的暴风骤雨并不意味着永无风和日丽,山东梆子已经迈开了再次昌盛的步伐,我们也将为之发展竭尽所能奋斗不息,因为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
山东梆子流派纷呈
我出生在鲁西南,听山东梆子戏是在16岁之前,以后在东北15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听到过,尽管一直想念着它。少年时代尽管没有真正懂过山东梆子,但它就象老家村子前面的那口水塘和周围的垂柳一样隽永在记忆的深处。直到有一天它的美妙音韵又突然牵连起我对山东梆子的爱恋,我才发现,它仍在我心里。山东梆子是经过三四百年历史冲刷和沉积之后的艺术品种,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大师级的老辈艺人,同时也成就了山东梆子各色纷呈了艺术流派。山东梆子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流派是一门艺术成熟的标志。流派的源头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出戏,而是艺术规律,即以唱腔表演为其特色的,符合艺术规律的艺术表现的产生。几百年来山东梆子一直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流派形成的实质本身就是创新。曾经和山东梆子网站站长探讨过关于流派的事,也向专业演员咨询过相关事情,一直认为:山东梆子艺术的流派已经形成,之所以没有象其他剧种那样明朗,跟山东梆子近20年来的惨淡经历有关。我是一个不会唱戏的戏迷,一个戏曲业外人士,对山东梆子的流派如何划分,当然不敢妄下断论,但我知道,流派的明朗化是很快的事,因为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近几年,戏迷自发组织了一些促进山东梆子发展的活动,也组织了不同流派名家演唱会,使群众领略了各派的艺术风格,也领略了山东梆子剧种独有的艺术魅力。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山东省文化厅的领导发言指出: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凝聚力量,协同发展,流派之间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推动山东梆子艺术资源的充实与整合。
山东梆子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
水有源,树有根,万物发展皆有其道。关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和革新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为界限,戏曲艺术一直在继承和革新的探讨中飘摇,这当然也有历史的需求。中国的戏曲艺术,总体上说有着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本质,各地方戏又因它独特的生发历史地域文化和观众群体,又有各自不同的面貌和特征。山东梆子基本上完整地保存和反映了山东文化的特质。目前看来,它仍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艺术面貌,所要继承的,就是这一剧种的文化特性。我们对山东梆子的喜爱就是从先辈的腔韵开始的,如果把山东梆子原生态的东西过多的丢失掉,那还有多少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呢?山东梆子这一剧种的文化特性也将随风而逝。山东省剧协柴心记秘书长曾经说过:“剧中人物适合唱哪一派的唱腔,我们就唱那一派,只要是群众喜欢的老前辈的唱腔行韵,就是我们的选择”。这是对继承最好的诠释。艺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继承不是复古,而是对艺术精髓的延续,继承是实现自我拯救,革新是实现自我生存。戏曲越发展,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认识越深。如果不继承传统,戏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不革新,它又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戏迷观众要“过瘾”,非戏迷观众要“吸引”,如何弥补差异,寻求共通?只有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所谓坚守,不是一成不变,只有创新的坚守,传统才能焕发光彩。所谓坚持,也不是一味鲁莽,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才有根基。因此,山东梆子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这就是发展。
山东梆子后继有人
今年夏天,我去济南观看了省剧协山东梆子戏训班的一次排演。该班秉承传统,行当齐全,才十几岁的小演员,却表演认真,身手到位,声声俱是梆子腔,乐队阵容齐整,伴奏悠扬动听。闲暇时和他们聊了一会,这些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就是为了继承父辈们酷爱的山东梆子艺术,让人甚是激动。2007年冬天,省剧协柴心记先生高瞻远瞩,特邀请各流派老一辈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到团授课,刘桂松老师和许相云老师感慨地称赞小学员刻苦用功。柴先生说:“他们是山东梆子的希望,一定要让他们学到原汁原味的山东梆子。”在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联欢会上,小演员们又有了更出色的表演。2007年十月末,我又有幸观看了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泰山神韵》的彩排,其中有一段山东梆子唱段,是该团一名年龄不大的花旦演员,表演洒脱,山东梆子唱腔韵味十足,声情并茂,我吃惊于她这么小的年龄竟然把山东梆子唱得这么好。剧团的李红老师告诉我,团里象这么优秀的小演员还有好几个。2007年国庆节期间,我在济宁观看了济宁山东梆子剧团的演出,同样看到了一些小演员出众的表演,特别是折子戏《挡马》,也是两个小演员,令人折服。以前经常和戏友在一起谈到山东梆子的接班人问题,都颇为担忧,当我走近山东梆子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只要山东梆子的发展思路正确,重视新一代演员的培养,后继决不乏人。
振兴山东梆子,路在脚下
自2006起,山东梆子戏迷就开始自发组织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山东梆子发展的活动,社会各界对振兴山东人自己的本土文化有了长足认识,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山东梆子艺术的呼声此起彼伏。2007年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振兴山东梆子艺术希望的开端,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在山东梆子艺术界是最权威的艺术组织,也是规格最高的山东梆子团体组织。它的成立在推动山东梆子的振兴、实现山东梆子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省文化厅周艺厅长谈到了振兴山东梆子要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要开展的几项工作:加紧对山东梆子遗产的挖掘与抢救,认真做好山东梆子艺术的继承工作;加强山东梆子的艺术研究,抓好剧种建设,推动山东梆子艺术的规范化;遵循艺术规律,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创作出优秀的新作品;树立团结意识,加强艺术交流,推进山东梆子艺术的充实与整合;积极联络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介绍山东梆子。团结、交流、继承、创新,乃发展之道,尽管阻力重重,但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漂亮多彩的蝴蝶总是蛹咬茧出。山东梆子已经迈开了再次复兴与繁荣的步伐,所有喜欢山东梆子的朋友,让我们共同祝愿:山东梆子艺术无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