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进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山东梆子进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陈鹏
来源: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编辑人:文宣发文时间:2014-09-2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庆祝建国65周年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梆子进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将于9月28日至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集中展示山东梆子和山东地方戏发展的最新成果,打造齐鲁戏剧知名品牌,扩大山东舞台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
山东是戏剧大省,曾经孕育出了数十个地方戏曲剧种。山东梆子是齐鲁大地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在明代由山陕梆子逐渐演变而来,与豫剧同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梆子腔系统中独具风格的古老剧种,在鲁西南菏泽、济宁、泰安、聊城、临沂等地区广为流传。该剧种唱腔激昂高亢,板式复杂多变,常有大段抒情唱腔紧扣观众心弦,表演形式粗犷,架势夸张,长于表达豪爽放达的性格,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数百年来,山东梆子以其丰富的剧目积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创造过耀眼的辉煌。建国后,山东梆子不断发展繁荣,全省有43个专业山东梆子剧团,民间业余班社更是不胜枚举。演出遍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山东梆子名家。但由于种种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部分专业剧团的纷纷解散,山东梆子的发展逐步滑向低谷。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的发展,针对山东地方戏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剧团数量锐减、人才队伍不足、剧团生存困难等实际问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山东省文化厅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地方戏曲的工作要求,科学布局全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大地方戏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地方戏评比展演活动、建立地方戏濒危剧团依团代传等传承机制、开展地方戏“音配像”工作、加强地方戏的宣传推介。
在“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工程”的推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山东梆子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山东梆子异军突起,借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各地市院团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作排演了一批弘扬时代精神、彰显齐鲁特色的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大放异彩,2014年初又在第五届中国豫剧节上再度引起关注,充分体现了山东梆子和齐鲁地方戏曲的发展水平。
十艺节后,为推进繁荣山东舞台艺术长效机制的建立,山东省文化厅制定出台了繁荣发展山东舞台艺术“4+1”工程,即“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和鼓励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扶持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推动艺术创作生产、评审选拔、资金扶持、展演推广、表彰奖励的政策和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省艺术创作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为繁荣发展地方戏曲建立了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财政保障有力、演出市场活跃、人才水平明显提高、剧目创作普遍繁荣的地方戏曲发展新机制。
本次展演共安排四部近年来新创作的山东梆子精品剧目进行演出,这对进一步提升山东梆子的艺术水平,加强山东梆子的艺术宣传推介力度,集中展示我省地方戏创作的突出成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我省未来的地方戏发展繁荣,是一次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
此次展演活动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示范意义。1960年,山东梆子剧团曾经带着《墙头记》、《万家香》、《玉虎坠》、《两狼山》等优秀剧目到北京汇报演出。当时,掀起了山东梆子的热潮。此后,再也没有举行过大规模的山东梆子晋京集中演出。此次展演是时隔54年后,我省再次组织山东梆子集中晋京举办演出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下,山东梆子剧种在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所取得的成绩,必将在山东梆子乃至山东戏剧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山东梆子的复兴对山东地方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激励作用。对山东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文化强省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剧目题材丰富。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擅演古装戏。此次展演却突破了以往传统剧目的题材范畴,展示了该剧种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展演的四台剧目,历史剧和现代戏平分秋色,各占两台。《萧城太后》通过契丹太后萧燕燕对汉文化的纳仰,将一个消失的王朝、一个远逝的民族、一个铁血的契丹皇后从历史的铁幕中拥出,以宋辽澶渊之盟收煞,揭示了民族的融合与血脉亲缘。《两狼山上》讲述了素有“杨无敌”之称的杨业在北宋雍熙三年,作为西路军副帅征战辽国的故事,通过杨业身陷绝境被困两狼山上,承受着被怀疑的愤懑、被抛弃的痛苦以及骨肉间的生死离别,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表达了一代忠臣宁死不屈以死殉国的大无畏精神。《古城女人》描写的是1937年鲁西南一座古城的织锦店女店主陶贞兰从最初胆小怕事到舍命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故事,演绎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民族危难时期的大义、大情、大悲、大爱。《圣水河的月亮》讲述了中年留守妇女老耿在经历了丈夫移情别恋、丈夫受伤的人生困境后,重新审视自己、以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决策自己人生未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自立自强、宽容博爱的传统美德。
三是演出阵容强劲。目前,山东梆子专业院团一共有10家。其中市级剧团4家,县级剧团6家。此次展演的四台戏,分别由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排,都是市级剧团,覆盖面广,各团的演出均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力,行当齐全,代表了目前山东梆子剧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参加本次展演的主要演员都是当下山东梆子最顶尖的艺术家。其中,《萧城太后》太后的扮演者章兰是“二度梅”和中国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圣水河的月亮》中老耿的扮演者李新花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古城女人》中陶贞兰的扮演者祝凤晨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山东梆子十大名演”;《两狼山上》杨业的扮演者杨圣军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山东梆子十大名演”。他们的表演和演唱在继承山东梆子粗狂豪放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身的风格而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因此,本次展演也是山东梆子剧种的一次名家荟萃。
四是艺术精湛。参加此次展演的四台剧目都是为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而精心创排的。从策划、创作、修改到演出,打磨了三年的时间,经过数十次的反复斟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都是全国一流的艺术家。其中《古城女人》、《圣水河的月亮》、《两狼山上》三台剧目亮相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均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并获得“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作曲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华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单项奖,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圣水河的月亮》还在第三届中国豫剧节上夺得最高奖“优秀剧目奖”。《萧城太后》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摘得“剧目金奖”,并获得“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六项大奖。这些获奖成绩充分反映了山东梆子的整体艺术水准。

活动期间,主办方和各院团将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山东梆子和山东地方戏繁荣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