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细雕琢,大器晚成材

专访北京河北梆子剧团------(沧州籍“银派”优秀河北梆子青年演员 )尚宏

一,河北梆子及银派达子腔的形成:

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它源于山西、陕西的梆子腔,属梆子腔系的一个支脉,流行于河北省南部、中部.天津和北京区域。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河北梆子唱腔集三地的民风音韵为一体,曲调高亢激昂,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风范,适合演唱悲壮内容的戏剧。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到河北梆子,大家就会很自然想到银派达子腔。此流派唱腔的创始人王庆林(银达子)因为自己的嗓子没有高音,所以把高音部分改成念字,形成一种新的唱腔。虽然唱腔简单,只有两句,来回返,但是韵味十足,易学易唱,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王庆林先生的嗓音柔润甘甜,有如银铃清新悦耳,故取名银达子。

王伯华先生(已故)是王庆林的徒弟,生于1933年,祖籍河北文安。幼年入家乡“子弟班”学唱京剧老生,后入沧州市京剧团,演文武老生。1956年加入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拜银达子为师,改学河北梆子老生。代表剧目有《徐策跑城》、《金铃记》、《赵氏孤儿》、《走雪山》、《战北原》等。他嗓音宽厚,略带沙音。在继承银达子唱腔风格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老生的演唱技巧,吐字归韵很为讲究;吸收京剧花脸的唱法,合理地运用炸音。唱腔多以中低音区为主。行腔委婉细腻,善于运用声音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来刻画人物,他常和曲作者一起设计唱腔,《江姐》中甫志高的“此一去华蓥山下百花开放”唱腔,就是他与曲作者融合达子腔创作的。新颖的曲调,诙谐幽默的演唱处理,使这段唱腔受到广大观众和同行的称赞。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河北梆子界很有影响力的演员之一。

银派达子腔高昂、奔放、韵味足、拖腔饱满、宽厚,演唱非常讲究吐字和发声,严格掌握尺寸板眼,演唱时有起有伏、层次井然、情词并茂、疏密相间,以铺叙为主,真假声并用,寓刚于柔。

河北梆子银派达子腔的形成及传承顺序是:魏连生---剪子红---王庆林(创始人)---王伯华(第二代)---郝长利、黄长明、王少华、张四刚、黄少华、郭玉川、曹喜来,尚宏(关门弟子)(第三代)。

二、尚宏的从艺道路:

与艺术结缘,曾翻越学校围墙去看戏

酷暑七月,应好友尚宏之约,在位于北京红楼梦“大观园剧场“观看了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的精彩演出,当天的剧目是《周仁献嫂》,其中“王四公”一角,是由他饰演的,相当出彩,叫好声不断,在演出之前,我做为他多年的艺友与好友,借此顺便采访了他,话题也便由此展开……(作者摄影)

尚宏,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地区南皮县。童年和很多小伙伴一样,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他自小聪颖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十五岁便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南皮县第三中学,并深得任课老师喜爱。在这一年他初次接触到了让他着迷并改变了他人生道路的戏曲剧种---河北梆子。

当年冬季,正逢南皮县河北梆子剧团在中学附近的寨子镇演出。实际上在那个年代,所有的文娱生活除了看露天电影就是看大戏了,不像现在有很多的娱乐方式可以选择。当时如果谁家有个收音机,那也是富裕生活的象征,更不用说电视机。由此可见,那时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相当的匮乏。看大戏,便是人们最开心的事情。

在尚宏的心里,看戏的念头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那时的后印中学是一所封闭式教育学校。由于统一管理,下课后他早早地做完作业,他不敢走学校的大门,为了去看戏,不得不翻越学校院墙,徒步去十里地以外的寨子镇观看演出。

尚宏记得非常清楚,那一次看的剧目是,河北梆子现代戏《洪湖赤卫队》,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铿锵有力的锣鼓点涤荡着他的心灵,在内心当中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着,就这一次,让他便深深地喜欢上了河北梆子,且一发而不可收。每每剧团在附近的村庄演出,尚宏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义无返顾地成为剧团的追随者,以至于还能够偷偷地哼唱上几句。至今他对那时候所观看的剧目《艳阳天》《龙江颂》《红云岗》等,现在提起,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三,舞台艺术,我至高的快乐追求

南皮河北梆子剧团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河北梆子人才培养基地,最早建团可以追溯到1952年,其中有很多的名演员出自南皮, “胡子生”“巴玉岭”老师就是最有代表的其中一位,很多地外地名演员都相继融入到剧团演出并指导过,如王保春,筱慧珠,戈文娟,灵云霞,王春娥,王艳琴等。包括后来尚宏所拜的天津梆子剧院“银派名家王伯华”老师,长期以来南皮剧团在天津与沧州一带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978年,尚宏16岁。因为特别想学习河北梆子表演,在家人和老师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父亲便托人把他送进南皮县青年河北梆子剧团,成为了一名跟团学员。在戏曲行业,练功更讲究童子功,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翻,包括毯子功,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于16岁的尚宏来说,练功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无论是从形体的锻炼到唱腔气口的运用,三年中的每个夜晚都洒下了刻苦练功的汗水。由此他特别要感谢的是恩师宫敬书、闫玺印、马凤庭等几位老师。

19岁,他的第一出架子生戏《逃国》因扎实的功底,明亮的唱腔及英俊的装扮而一炮打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此剧团对他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特地派他去沧州梆子剧团向田书超老师学习“长靠戏”《挑滑车》,到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学习“短打武戏”《三岔口》,在沧州,天津学习的这段时间,让他开拓了眼界,像一块硕大的海绵体吸收着丰富的艺术养分,不但增强了信心,更对戏曲多了一份执著,随之团里安排他重要的角色纷至沓来……

24岁,他又跟马凤庭老师学习了《战潼台》又名《寇准背靴》从此奠定了自己未来艺术风格及文武老生的发展方向,同时这出戏,也做为剧团新台口演出的头牌戏,逐渐地,他也做为业务团长来指导培训新生力量。

1993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丰富,电视的普及进入普通家庭,很多的县剧团都存在着剧目,服装,舞台布景陈旧,管理不善,难以为继的现象,他所在的剧团也是如此,逐渐的,县里再也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文化产业,于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宣布解体,曾经剧团的辉煌化为演员难以割舍的痛与泪水……

四,人生转折点,我将何去何从?

在剧团解体那段时间,尚宏首先面对的是职业再选择,除了戏曲舞台,自己可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经过慎重思考,他利用自己这些年来演出所积攒的一些的人脉,为一些私人小剧团跑台口挣劳务费,还有一些和戏曲无关的业务,比如去推销锅炉除垢设备,管道保温器材,直到后来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主业。窗帘布艺的加工与安装,,于是,家庭的日子也有了很大变化与改善,

在这段等待的漫长岁月里,唯独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依然是戏曲舞台,河北梆子是自己心里面无法割舍的情结。很多时候,他并没有因岁月的消融而忘记练功练嗓,时常也会被借调到其它剧团参与一些演出及大型文艺联欢晚会。

2000年,他正式被调入沧州河北梆子剧团,那一天,也是他最开心的一天,从离开舞台到再次站在舞台中央,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其中的甘苦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其中之味。

五,拜师学艺继承银派达子腔

一直以来,河北梆子名家王伯华老师就是尚宏所崇拜的艺术偶像。王伯华先生在南皮剧团客串演出期间,尚宏便跟随其左右,学习领悟王先生的舞台艺术,曾有媒体盛赞他的表演:

“从比拟手势、步法行进、眼法传神,一直到繁复的特殊技巧,都蕴含着魅人的韵律。他的韵律之美、之动人、之和谐,皆含在神里形间。可以说,王伯华的表演身段达到了丰富性、准确性和优美三者的高度统一,以及他深厚的基本功,动作的协调和唱浑然一体,达到水乳交融,出神入化的地步”

当尚宏再次重新踏入舞台后,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由自己提议,剧团闫治国团长引荐,沧州文化局副局长出席,在沧州“花园酒店”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尚宏正式拜天津河北梆子剧院表演艺术家,银派老生王伯华为师,也成为了他最后一个关门弟子。

王伯华老师倾其所有,特意为他重新排演了自己的拿手剧目《金铃记》--《寇准背靴》这出折子戏,在演出的前前后后,尚宏的师哥黄长明对他也做了很多的指点与帮扶,每次演出此戏,观众反响强烈。

六,调进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人生最低谷,四年来坚强走过

2006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演移植现代戏《村官李天成》,并在全国各地物色选拔演员,尚宏有幸被录取。

当自己的艺术风格被认知,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团没有多久,尚宏的嗓子却出现了问题,闹嗓子时间之长,是自己想都想不到的。在《南北和》剧中他饰演一个老者,其中有两句唱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短短这两句唱腔,也只能让其它演员代唱,时间一长,便也听到了剧团某些演职员不同地声音,“按角儿的价码把你请来,你却唱不了戏….诸如此类的话语,可以想象的到那时候尚宏内心的苦闷与纠结。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希望有一天再次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这期间他看了很多大夫都没有具体效果,最后有一个牙科大夫建议他拔牙,原来是口腔内长了两颗智齿影响了他的声带,于是,拔完之后,嗓子再也很少出现不适的情况。

尚宏说:“嗓子的问题一直闹了四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感谢剧队队长,隗和国,演出科科长,杨陆毅,罗杰,及剧团领导的关心,鼓励与支持。

七,《周仁献嫂》导演说:“为了尚宏来演“王四公”这个角色,没有唱腔,设计,没有台词,写!”

“我能唱了”!有三出戏因为我的出现没有唱腔和台词,《周仁献嫂》导演王英会说:“为了尚宏来演“王四公”这个角色,没有唱腔,设计!没有台词,写!”可见剧团领导对他的器重与厚爱,单独为尚宏设计唱腔的剧目分别是:《周仁献嫂》,张福延导演的--《王宝钏》,《铁心县令》。

现在,尚宏代表剧目《寇准背靴》《打金枝》《杀庙》也做为了北京团的常演剧目。

八、河北梆子艺术是我永远的追求

尚宏最后说: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人才济济,名家众多,也正是我不断汲取艺术精华,向同行及著名演员学习的最佳机会,团里分配给我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大是小,我都尽自己所能,领会导演意图,把握演绎好人物,我信奉有一位名演员说的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为了河北梆子艺术,为了传承与继承恩师王伯华的舞台艺术,以及自己一路走来这么多年曾经执着的梦想,我要坚持唱下去”!

记者的话:

舞台上,尚宏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舞台下也是一个尽力尽责好父亲,好丈夫,当我这篇采访稿准备定稿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他,他正在回南皮老家的路上,他说:“自从调到北京团工作,只要有三两天休息时间就回趟家,“因为爱好戏曲,这么多年,亏欠爱人和孩子的太多了,这次女儿考了一个全校第五名的好成绩!对他来说,是最大地安慰,他要用仅有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来补偿家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