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不看戏,逮着有戏的机会就前往观看。但是今晚所看的戏颇令我失望。作为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之一,今晚集大诚毅影剧院上演了山东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带来的山东梆子戏《运河老店》。原以为是一个经典作品,看完才知道是一个新编历史剧。剧情梗概如下:晚清济宁河都酱园东家梁玉庭为使食品打进万国博览会南下访贤,途中为救一女子而沉江身亡,被救女子乃“六合酱园”之女白雪阳。东家夫人孔月娇将其大义收留,并拟成就夫业。其养子梁家驹在族威左右下强行做东。其浅陋才识和做法引发退货撤股,而孔月娇在众人帮助下为万博会精心准备展品,可是梁家驹贪图小利将《与会通牒》高价转卖他人,险使参展成为泡影。孔月娇当面陈情:梁家驹乃一弃婴,而其生父竟是流浪盲艺人渔鼓张。梁家驹幡然悔悟。而《与会通牒》追截赎回,河都酱园万博会上夺得金奖,小酱菜做成大文章。

我不知道这个剧目情节是否由济宁的河都酱菜相关传说改编而来,但从整场演出看,民间传说的可能性不大。不排除有一定纪实成分,但是改编成演出故事则需要在故事的虚构和想象上想办法。可是这个故事并不吸引人,首先,故事走的是单线,没有埋伏暗线,悬念没有了,前面的故事无法对后面故事构成观赏期待。其次,多处有人工斧凿痕迹,譬如制作酱菜时一群舞者起舞,对情节表达只有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再有,编撰故事中分明出现了明显的情节漏洞,比如因为孔月娇不育而拾来弃婴为养子到了末尾才知道,而此前没有任何伏笔和暗示,作为丈夫兄弟的二叔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秘密,可是在梁玉庭死后,二叔强行将月娇养子驹儿推为新东家,这显然不合逻辑。该作品一旦让人看出漏洞,其艺术价值将大打折扣。尽管热情而来的观众,礼貌起见还是给了些稀稀拉拉的掌声,但还是显得十分无奈。

作品最大的硬伤还在于,很多处人物对话或者歌词冒出了不少“爱国”口号的东西,尽管满足了少数观众“爱国”感而发出几个零碎巴掌声,然而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大。宣传河都酱菜要带上“爱我大清”的帽子,显然是在图解主旋律。女主人公孔月娇不幸成为这种爱国主义的脸谱化人物。爱国主义的帽子太沉重,不应该由一个继承夫志、将河都酱菜打进万国博览会的一个小女子承担。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这些直接从清末过来的作家,在涉足清末店员的文字中,也没有这样大肆去图解和渲染“小人物”的爱国之志的。中国旧戏要成功改革,一定要从抓住观众的内心的地方下功夫,而不是为了满足弘扬主旋律而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成为图解某种意识形态的符号。

正是因为《运河老店》有着上述明显的缺憾,它在观众中的反响是可想而知的。我注意到,有不少观众看了一半就起身离场。这个局面,在我几日前观看京剧《浮生六记》时没有见过的。

山东梆子是北方的重要梆子戏。但在国内原本是一种普及率和知名度不及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川剧、秦腔、评剧的剧种。观众不熟悉山东梆子的唱腔,更不知道山东梆子有哪些重要的剧目传世。所以,不论是山东梆子还是其他不太知名的传统地方戏,如果故事不引人,构思不成熟,剧本不完善,就匆忙上演,即便舞美、灯光、服饰、唱腔和演出阵容再好,这样的剧目很可能失去观众。传统戏剧的现代化,一定要在观众身上做足文章。

我在反思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其所以能抓住观众,那是因为它跟观众真正发生了心的交流和对接,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这些恰恰是山东梆子《运河老店》需要汲取的教训。(忆旧兰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