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掌声。

从今年7月开始,省河北梆子剧院携文化部“首批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剧目—河北梆子《钟馗》在全国进行巡演。3个多月的时间里,演出团为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东等8省市20个城市的10余万观众奉献了50多场精彩演出。演出团所到之处,都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河北梆子热,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誉。

一部《钟馗》,提高了河北梆子在全国的知名度,扩大了河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一部戏,能够在全国巡演成功,充分说明它是一部艺术精品。事实也证明,只有艺术精品,才具有这样的魅力,才会受到观众的热捧,市场的青睐。

1.北方8省市掀起《钟馗》热

8月9日,辽宁省营口市。

《钟馗》东北行在此拉开帷幕,这也是省河北梆子剧院建院50多年来,第一次在东北观众面前亮相。一向喜欢看二人转的东北观众能接受河北梆子这样一个地方剧种吗?全体演职员心里着实没底。

容纳1200人的辽河大剧院坐满了观众,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带着好奇的心情进场的。随着《钟馗嫁妹千秋颂》音乐的响起,观众开始渐渐入戏。从第二场钟馗上场,众鬼展示了高难度的武功技巧后,现场响起掌声、叫好声。当演到《行路抒怀》一场时,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掌声和叫好声响彻整个剧院。演出结束,观众站起身来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击掌喝彩,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在剧院的大厅里,人们意犹未尽地观赏着《钟馗》的宣传画。很多观众围着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还有演出?在哪里可以买到票?观众一边离场,一边议论,几乎是共同的评价:“没想到,真好啊!原来河北梆子这么好听啊!武戏毫不逊色京剧呀!今晚真没白来!”“我明天要带孩子再看一遍,也让他见识见识。”

营口演出的成功,让全体演职员信心倍增。8月13日,演出团来到大连市。演员们轻装上阵,唱念做打,运用自如。主演吴桂云一场戏下来赢得了三十多次叫好,饰演钟梅英的青年演员苏娜赢得了十几次叫好,饰演小鬼的世界空翻纪录保持者张子宜,一连串跟头又高又飘又快,一些观众兴奋地站立起来狂喊“好———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大连市老干部局的几十名老干部要求上台同演员合影。

……

河北梆子是个什么味?《钟馗》是出什么戏?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中许多人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河北梆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喜爱《钟馗》,喜欢河北梆子。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出部主任李平芳说,《钟馗》一路演下来,场场叫好,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次演出中,掌声多达50多次。

《钟馗》不仅迷倒了老年观众,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在齐齐哈尔市,一千多名中学生观看了《钟馗》。开始,一点不懂河北梆子的学生被高亢激越的梆子腔给弄懵了,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学生们被吸引住了,全场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两位带队的女老师上台哽咽着对“钟馗”说:“此时此刻我们说不出什么,让我们抱一抱你好吗?”一位网名“乐不思蜀66”的年轻人看完《钟馗》后,在博文中写道:“我从未看过河北梆子,对它的唱腔并不熟悉,但我度过了一个兴奋的夜晚。艺术无国界,更无地区差别。我原本以为自己就是看看热闹,没指望能看进去,更没指望能喜欢上河北梆子。可今天我真的看进去了,也喜欢上这门高雅、唯美的戏剧艺术……”

在这篇博文后,几十名网友留言:“河北梆子那高亢凄美、婉转清丽的唱腔依然荡漾在我耳畔。”“看了河北梆子《钟馗》,我开始喜欢戏曲了。”“相当牛的表演!”更有网友发帖呼吁:“河北梆子,这个我们东北人知之甚少的艺术流派,我们80、90后甚至没听说过的艺术流派,给人们带来从未有过的震撼!让我们的内心如此的感动!难以想象,我们这样一群听惯了周杰伦、周笔畅的流行歌曲,看惯了眼花缭乱时尚元素的年轻人,会对传统戏剧有这般的冲动和激情,真、善、美的东西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这是一个好的兆头,80后、90后,聪明、健康,见多识广,需要高雅艺术的引导,青少年的文化艺术修养值得国家和地方花大力气去扶持和培养。”

多年来,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吸引青年观众走进剧场是戏剧界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难题,《钟馗》巡演的成功给出了答案:用艺术精品去打动观众,吸引观众。河北梆子只是地方剧种,但观众却通过《钟馗》这样一部戏,认识了解了河北梆子,甚至表示喜欢上了河北梆子。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没有不好的剧种,只有不好的作品,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只有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才会赢得他们的喜爱。

2.《钟馗》大受欢迎的奥秘

10月18日,《钟馗》在山东省济南市梨园大戏院演出,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郑少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我昨晚已经看过演出了,很感动,所以今晚又来了。”他表示,《钟馗》是一部完美的艺术精品,剧本、舞美、乐队、演员,都很出色,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剧本好,惩恶扬善的主题非常鲜明,故事情节非常曲折,矛盾冲突激烈,很抓人;舞美好,既新颖简练,又美观大方,不同于当下流行的一些所谓‘大制作’,非常适合巡演;演员好,主要演员功力深厚,技艺不凡,刻画人物独到,群众演员非常认真、敬业……”

郑少华不愧是业内行家,点评可谓准确精到。

《钟馗》创演于1984年。次年,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在北京演出《钟馗》,引起轰动,红极一时。继裴艳玲之后,河北梆子青年演员吴桂云接演《钟馗》,在近20年的探索和演出实践中,她的艺术日臻完善。2003年,由她主演的《钟馗》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奖;2006年6月,她又凭借《钟馗·行路抒怀》一折获得全国精品折子戏暨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2009年,《钟馗》被文化部评为“首批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截至目前,《钟馗》已在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及河北等地演出近千场,享誉国内外。

俗话说,十年磨一戏。《钟馗》创排20多年来,根据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意见,曾作过多次修改。最初的《钟馗》剧本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是抨击以貌取人还是暴露营私舞弊;是撞柱毁容还是鬼窟毁容;是单纯写情还是兼顾社会内容等。2003年,《钟馗》进行了一次“大手术”,修改后的《钟馗》矛盾更加集中,情感更加突出,总体上更向诗化、情化、审美化方向靠近。此次巡演前,省河北梆子剧院再次对《钟馗》进行了加工、提高,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钟馗的形象也更为观众喜闻乐见。

为了把《钟馗》一剧完美地呈现给全国观众,省河北梆子剧院多方筹措资金对灯光设备、布景进行了购置和制作,并集中了全院优秀演职员。除主演吴桂云之外,文华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刘凤岭,国家一级演员张克海,二级演员冯国建、李强,优秀青年演员苏娜、张雷等联袂登台,共同组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演出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武戏演员,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他们超凡的技艺每场都能赢得观众的热烈喝彩。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吴桂云、苏娜、张雷等演员极度劳累,先后病倒,但他们白天输液治疗,晚上继续上场演出,几名武戏演员关节扭伤,但他们打着封闭坚持演出。“是观众的热情激励和温暖着我们。”吴桂云说,在大庆演出时,自己连续输液三天,一天只喝了一罐八宝粥,演出前边化妆边吐,但听到观众的掌声和呐喊声,就浑身是劲,感觉不到病和累了。“要高标准严要求,拿出货真价实的精品艺术给全国观众,要观众多观众少一个样,好条件坏条件一个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一个样,要让全国观众通过看演出喜欢河北梆子,热爱河北文化。”从巡演开始那天起,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王晓英就一再对演出团提出这样的要求。演出团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他们每一场演出都极其严肃认真地对待,所以才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有句俗语:“细节决定成败。”《钟馗》巡演的成功还得益于演出团对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考虑到观众可能会听不懂剧中的道白和唱腔,剧院就准备了两个电子屏幕,每次演出都安置在舞台两侧,由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同步字幕让观众一目了然。一位观众这样说:“你们考虑很周到,对于我们这些没听过河北梆子的观众来说,有字幕看方便多了。”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孟令河说:“全体演职员都非常注意对细节的把握,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在《夤夜完婚》一场,所有演员都是面带笑容的,这个很难得。”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蔺永钧在大连观看了《钟馗》的演出后,深受感动。他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文化部授予《钟馗》大奖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剧目能演出上千场,而且老百姓这么欢迎,它早就是大奖了,《钟馗》巡演万里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秀作品的需求,扩大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的社会影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