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涞源县委宣传部4日透露,经过多年打拼,该县河北梆子剧团已唱响燕赵大地,2011年演出近400场,高亢激越、悠扬婉转的音乐唱腔,通俗易懂、饱含生活气息的词句深受群众好评。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清晚期,分为生、旦、净、丑四行,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涞源县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60年,现有团员40余人,演出以传统剧目为主,多取材于商周到民国初年的历史故事以及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代表剧目如《秦香莲》、《杜十娘》、《嘉靖宫变》、《佘太君辞朝》等,演出遍布石家庄、承德、廊坊及京津晋各地。

元旦前夕,涞源县河北梆子剧团在石家庄元氏县的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乡亲们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河北梆子戏。”

“别看现在场场爆满,乡亲们争相观看,可就在几年以前演出市场还很冷清,我们也就只能挣点微薄的生活费,勉强维持。”涞源河北梆子剧团团长赵文彪说。改革开放初期,同其他县剧团面临改制的困境一样,涞源县河北棒子剧团走出“深闺”,自己到市场上去打拼。剧团党委书记王志罗动容地说起当年的困苦:“那时候,我们的工资都停发了,出去唱戏就挣点,不出去就没有收入,当时好多同事都辞职转行了,几十人的剧团只剩下我们8个。”

赵文彪带领大伙挖掘新特剧目,聘请各地梆子戏曲人才,一边排练精彩剧目,一边到外地联系演出,终于在冀北地区小有名气,被省文化厅评委模范剧团。40多年来,剧团共演出10万多场,深受观众的好评。

2009年以来,涞源县政府给县剧团的8名“元老”解决财政开支,并帮助他们筹措10多万元,更换和添置演出服、电脑、字幕屏、灯光和音响设备等,壮大演出势力。

赵文彪称,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趋势明显,但青年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是既是一个喜讯,又是一个鼓舞。”期盼政府部门提高专业学生待遇,探索培养戏曲人才新模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