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柔风送爽。连续在乡下演出数月之久的我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捷报频传:从正月下乡到十月初,这个团已演出200多天,43台360多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台,继续领跑全市民营剧团,取得了新的战绩。近日,团长孙永清特邀我随团下去看看,所见所闻,令人感奋,录之于下,以实为证。  

感受一:北路梆子有了第一辆55座金龙大客车 

 那天,全团集中从市内出发,这是我随团的第一台,演出地点是太原市娄烦县马家庄乡西会村。令我首先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刚成立三年多的民营剧团,居然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一辆55座的金龙大客车。车身长约15米,高约4米,车上喷刷着十分醒目的8个蓝色大字:“梅琳北路梆子剧团”,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这是他们最近花40多万元新购的交通工具,这在我市剧团演出史上绝对是首例。剧团是个大集体,戏剧又是综合艺术,哪个团没有五、六十人,剧团又是流动单位,三、五天一倒台,离不开的就是车了。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在县、市剧团工作9年,每次下乡,不是剧团租车,就是演出单位派车来接,常常是人们立在路旁,提着行李包,翘首等待半天而车迟迟不至,令人头疼不已。而今天,自己的车早已在路旁等候,人们说说笑笑依次上车,车立马发动,不到三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人们都说这个团的团长孙永清有气魄,由此可见一斑。孙永青带着这个团自建团伊始就树立了市场意识,顽强地在演出市场打拼,一有盈余,就不断添置设备,三年来滚动发展,剧团资产已达200万元。  

感受二:居住虽苦不叫苦  

下乡演出,对演职人员是十分严峻的考验,由于食宿条件差而所受的艰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然而,该团克服困难,所有人员没有一个叫苦退缩的。 

 这次抵达的西会村,是大山环抱中的一个小村,全村80多户1000余人,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演出费用主要是当地的一个大企业尖山铁矿赞助的。戏台离村大约有一里多路,剧团住宿在离戏台较近的一个废弃汽车服务站内,院大家多而没有床铺,人们只能打开行李在水泥地板上席地而卧,全团演职人员无一例外统统打地铺。一些以叮咬和吸血为生的小昆虫不时钻入被窝,在你熟睡时狠狠来一口,让你又疼又痒又无可奈何,但大家好像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一个叫苦的。装卸队提前装台,演员赶紧做晚上演出的各种准备,大家各司其职,各忙各的,这种不避艰辛送戏下乡的吃苦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下乡演出吃饭也是个大问题。人们常说:出门人吃好饭就不想家。现在剧团下乡大部分情况都是自己起灶,但锅灶是由当地提供,有些地方没有大锅,有的地方灶火跑风,有的地方煤不燃火,光听见吹风机呜呜地吹,就是锅滚不了,戏一散大家就一涌而来吃饭,负责做饭的大师傅干着急没办法,愁得团团转。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尽量保证大家吃得爽口舒服,厨师的“戏”要演好也确实需要下大功夫。 

 感受三:装台大气又漂亮 

 装台是剧团演出前的首次亮相,因此梅琳剧团把装台看得十分重要。团长孙永清装台、卸台总是在现场督战,由于他是老舞台队出身,对装台卸台要求非常严格。演出前,我特意到舞台下观看他们装的台,无论是头幕、二幕,还是条幕、纱幕,侧光灯、面光灯都严肃大气,十分漂亮。后台的各类衣箱摆列整齐有序,一尘不染。孙团长经常给后台人员讲:装台是剧团给村里群众的第一印象,丝毫马虎不得,群众一看装台就能分辨出剧团的高低好赖。 

开戏后,孙团长亲自在台下听效果,用对讲机跟音响师傅联系,总要把音量调到最佳效果,让群众听得舒心,他才放心,孙团长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做法给梅琳北路梆子剧团赢得了“人气”,也获得了市场。 

 感受四:“五颗明星”放光彩  

剧团在西会村演出10场,我有幸观赏了他们演出的全部剧目。这个团以青年演员为主,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不仅青春靓丽,而且阵容可观,台风严肃。青衣演员苏瑞芳,年仅35岁,忻州市艺校91届毕业生,山西省第十一届戏剧最高奖——“杏花奖获得者”。她性格文静,话语不多,举止腼腆,乍看像个小女生,但身上却蕴藏着惊人的艺术能量,是该团的头牌青衣。她在《王宝钏》中扮演的王宝钏、《金水桥》中扮演的银屏公主、《血手印》中扮演的王桂英、《明公断》中扮演的秦香莲,扮相端庄,一看就是大青衣的来派,尤其是那宽厚脆亮的嗓音和十分扎实的唱功令人叫绝,是贾派艺术在新世纪的最佳传承者。听着那华彩四射韵味醇厚的正宗贾派唱腔,那真是余音绕梁,魅力无穷。她是“小电灯”贾桂林长女吴天凤、女婿郭占高的亲传弟子,是贾派第三代传人,观众评价说:听她的演唱好像又看到了贾桂林再世。须生演员郭晶,身材修长,扮相俊朗,表演全面,尤其是在《四郎探母》中扮演的四郎杨延辉,在见到母亲后的“飞跪”甩梢子,每演必博掌声。须生演员刘俊,稳健儒雅,唱功不凡,在《血手印》中扮演的林有安《行路》中的长达四十多句的大板乱弹,充满激情,感人至深。花脸演员张峰,声音洪亮,演唱狮吼虎啸,声震屋瓦。青年演员王艳,工青衣兼刀马,戏路宽阔,唱念做打皆精。以上五位演员珠联璧合,使整体演出高潮迭起,获得了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称他们是梅琳北路梆子剧团的“五颗小明星”。  

感受五:市场欢迎是硬道理  

三年来,这个团以他们严肃的台风,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上门联系台口者络绎不绝。去年,他们首次走进了吕梁的柳林县,在柳林县打开了北路梆子的市场。今年4月18日,他们为该县的物资交流大会演出,反响十分强烈。不少老观众看完戏兴奋地说:“看了这样的好戏,死了也不冤枉!”该团还破天荒地受邀到陕西省白云山演出。白云山有一座有名的白云观。在那里,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与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省“小皇后晋剧院”同台演出。八十高龄的戏迷张道长冒着瓢泼大雨看完北路梆子的演出,对他们说:“原来生怕数你们的戏不行,看了三家的演出后,没想到数你们的戏好哩!”紧跟着又写了陕西两台戏的演出合同。除此之外,他们又承担了娄烦县和方山县的县城交流会演出。在方山演出中间,又有内蒙托克托县文化局领导与两外交一行五人来方山看戏,一连看了晋中、离石、太原五家晋剧团,说是戏价多加三万也要请梅琳北路梆子剧团五月十八日去他们县演出。孙团长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这个时间我们已经定了在宁武二马营村演出。”对方说:“我们把戏价加到9场戏15万,你们无论如何把宁武的台口退掉。”孙团长说:“我们也很想去,但实在是去不了。作为演出方,我们必须遵守合同,咱们明年早联系,我保证一定过去!”  

下乡7日,感受颇多,在文艺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民营剧团,植根于民间,依托于市场,确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梅琳北路梆子剧团四年来的发展之路,涌现出了孙永清这样优秀的领班人,同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我们相信,梅琳北路梆子剧团在孙团长的带领下,能永葆锐气,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大的辉煌!(陈传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