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梆子调,在我们老家,还有两位老人会唱。一个是我83岁的叔爷爷苗泽林,一个是我 78岁的老同学邱基祥。10年前,我与儿子长水回故乡拍专题片,老同学唱了其中的原板,并向我忆述出全部的词。摇板的词,我记得。64年前的1944年,我们村业余剧团,演出一个梆子戏<!--ADV_CONTENT-->《谁养活谁》,不知哪个老人会唱一种梆子调,就唱了那调。我们的演出,轰动了四乡。我参加工作多年来,接触了不少地方剧种,但都没有听到哪个剧种的调子有那个味道。那个调子很奇特,在乐器按规矩定好音后,把里弦(也称老弦)再提高一个音,而仍按没提高的音去演奏,那味道就出来了。

我记忆中还有一个剧种的曲调,叫“二板”。前年我回故乡,故乡一位老友的女儿赵桂秋,是音乐家,我和她交谈时,她说那是鲁南弦子戏的一个曲牌,也叫“二板序”。这个弦子戏,比柳琴、柳子还古老,在临沂原来有六七个剧团,现在还剩两个,在申遗中,有专家说有柳琴味,是否柳琴的一部分?又有专家说有柳子味,是否柳子的一部分?张庄镇南沿汶村有个颇具规模的剧团,主演去世后,剧团已成了一株待枯萎的花。

据知,全国有368个地方戏曲剧种,还有267个有剧团演,有101个没剧团演了。前后21年中,平均每年消失一个剧种。一个剧种,挖掘出来,不容易,好好保护,看来也不容易。山东已知的剧种有三十几个。可能还不包括鲁南弦子戏和这个梆子调。

去年,我写过一篇短文《有个梆子调快要失传了》,发在齐鲁晚报上,报纸并破例附上了曲谱。去年我接到天津空军部队一个青年王勇来的电话,他说:“你说的那个梆子调,叫溜山梆子,也叫靠山梆子,我老家费县汪沟镇一带,有好些老人还会唱。我父亲王英义从小跟我祖父学的,他曾几次组织业余剧团演。这是流传在临沂费县、兰山、沂南一带的一个老剧种。”我说:“想不到报纸的作用真大,你这个消息,让我喜出望外,你让你父亲他们回忆、搜集、整理。”

前些天,王勇用特快专递寄来一大宗材料,说县里、镇里领导都很重视,已经把他父亲等老人组织成一个“乡音剧团”,由他父亲当团长,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个剧目,开始演出。我翻看材料,发现《山东地方戏曲音乐》一书中早有过介绍,在清乾隆年间之前,“靠山梆子”已有剧社演出。开始有个自称老道人的曹合泰到中西蒋一带传教时传唱;然后有艺人发起成立戏班,在各地演出。多年来,在沂蒙山一带有过不小的影响。建国后,王英义的父亲王春阳一茬,组织戏班演新内容的节目;再后来,王英义一茬就成了自然的传人,也组织过剧团,剧目多到四十多个。目前,这茬人年龄已到了六十多岁至八十多岁,数来不到十人。当前在县、镇领导支持下,又组织起剧团,老人传新人,老剧目流失的再挖掘,这个老剧种,会又再兴旺。已整理与改编剧目有《五香女》、《北海关》、《曹庄杀妻》、《三怕婆》、《麒麟山》、《张秀亭赶考》等几十部。随材料寄来一个光盘,上边录了《燕王扫北》、《北海关》、《苏贵珍上坟》等剧目唱腔片断。我随即放着听,连听了两遍。我听得心驰神往,朝老伴叫道:“是那味!”老伴说:“有一点山东梆子味!”我说:“就是梆子的一种嘛!地方戏曲有弦索、梆子等几大系统,前一种优美,后一种豪放。柳琴、柳子和鲁南弦子戏等属于前一种;梆子除了省一级的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也叫豫剧、河北梆子、陕西梆子——也叫秦腔,还有地区的上党梆子、同州梆子,咱山东境内有莱芜梆子、枣梆、东路梆子,山东梆子在菏泽叫曹州梆子……”老伴说:“莱芜梆子,不就是那年咱看的《红柳绿柳》吗?不光豪放,还诙谐、优美!”我说:“各剧种在流传中也在变化,也有互相影响、互相吸收,都是为了使自己独有的味更浓。像徽剧进京,吸收了昆曲与秦腔的特点,发展成有独自味道的京戏,徽剧、昆曲、秦腔也仍然存在。”老伴说:“这个梆子调,确有自己的味。你听,有山中回音味……”她也心驰神往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