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型新编历史剧山东梆子《孟母》于10月12日晚在声远舞台进行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首场演出暨喜迎十九大献礼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的创作生产,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我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儒家文化研究传播指示要求的实际行动。该剧目立足于我市丰厚的儒家文化资源,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梆子作为表现载体,以孟母为题材,通过讲述孟母义邻合家、断机教子、督子远行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再现了一代圣母的光辉形象,既饱含浓郁的济宁地域特色,又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日上午,《孟母》首演座谈会召开。来自北京、山东省的在戏曲界有影响力的领导、专家,对《孟母》一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戏、好戏,它的前景广阔;同时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指出了需要继续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共同期待着这部戏能走得更高更远。
编剧的话——刘桂成
推动世界和推动未来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教、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元根、元基,是民族未来和兴衰发展的“老娘土”。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不仅是中国“母教”典型,也是世界教材。圣母、圣子是人类一个奇迹,是民族远谋与传承的一个典范教例。孟母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导演阐述-孙虹江
我认为家庭、家教、家风和母教文化中蕴藏的正能量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这才是我们这出戏的魂。在家教严重缺失的今天,补上多年缺失的短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让我们的子孙永远生活在有浩然正气的蓝天白云下,是我们这个戏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就戏的整体风格而言,要抓住它的历史感,苍劲和古朴,故事发生在两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时代,战乱纷争、七雄争霸,全剧透着沧桑的古韵。舞台呈现给观众的应该是古朴的苍劲之美,甚至是残缺破损之美,要有一种历史的悲凉感。这种美与山东梆子的原始风格应该是一拍即合的。
我想用“清晰明了”这个四个字作为呈现给观众的一项重要要求。正如同孟母织的布,经纬分明递进有序,才能真正抓得住观众,才能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心灵。在表演上,我想应该更多的回归到人性的平实,不要刻意拔高,不要把孟母当圣母来演。
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桂林
孟母这个戏不好写,刘桂成老师在这个戏上拿出了奇思妙想。祝贺咱们这一次拿出这么一部好戏来,超出我的想象。这个戏好就好在以下几点:
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孟母三迁只写了一迁,另两迁在戏文里交代一下,恰到好处。孟母怎么培养教育孩子,如何让它适合于今天,这个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这就体现了创新性。
二是家风家教贯穿始终。孟子在齐国被奉为上卿,锦衣玉食、车接车送,但是孟母勤俭持家、勤奋努力,鼓励孟子走出去,胸怀天下。孟子“朔望侍母”加的好,不但让老百姓知道朔望这两个日子,而且让孩子知道敬老孝老。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就应该靠家风家教来深入人心。
三是家国情怀是核心。圣母就圣在家国情怀。因为有了国家、有了平天下的这样的志向,孟母才能够把孩子教育成这样一个亚圣。仅仅是在如何勤奋节俭、如何孝顺父母上,那还只是一个家庭的教育、一般的教育,但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家国情怀。有一场戏,义娘对儿子的为国大义,很让人感动,义娘这个形象一下子立到舞台上鲜活起来了。
四是舞台呈现非常精彩。音乐上,一个唱段一个唱段精彩纷呈,梆子戏写的非常精彩,也很好听,尤其是大的咏叹调“三端碗”,大段唱腔可以拿出来独立唱。灯光舞美上,导演把舞台也都调度开了。演员好,而且孟母、义娘这两个母亲在舞台上飙戏,很精彩。从这四点上,这个戏可以说是一部好戏、是一个精品。
中国剧协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研究员 王蕴明
看了这个戏之后非常高兴,《孟母》这个剧达到的思想高度跟美学层面,是符合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今天人们的审美取向的,这一点应该是这个戏最大的成功。这个戏的故事构架、情节走向,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构思。这个戏宣传了孔孟之道的仁政、仁德、以德治国、以德治家、修身养性,这个立意对今天非常有现实的教育价值。
整个舞台呈现相当和谐,两个母亲形象很光彩。特别是唱,孟母的表演相当不错,这点就保证了这个戏的成功。现在这个戏达到的层面已经是一出优秀的新编历史戏了。
孟子思想归纳起来一是修身养性,讲究个人修养;二是宣扬人性,核心就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提出了关心老百姓,这个戏讲究仁政,这个思想也跟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是符合的,戏里面还可以再强化。
讲点题外话,咱们山东梆子,因为豫剧这些年发展的好,我们毕竟落后了,现在通过十艺节救活了山东梆子。山东文艺应该不仅是救活了还要振兴。现在省梆子没有了,振兴梆子的重任就在这么几个重点剧团。在推动剧种的发展上,看了这个戏以后,我觉得山东梆子演唱艺术、表演艺术可以通过这个戏再往前推进一步。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省剧协主席张积强
看到这么一部佳作,人物刻画鲜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尤其是关照当下审美,孟母教子的戏好在在教子的当中把母亲的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后面孟子成为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从舞台上感觉是一个自然升华的过程,把孟子在传道当中所受到的磨难和母亲的高度契合,这一点应该说是个精品,在结构、人物塑造、主题的贯穿当中是个完整的描写孟母的戏剧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十艺节之后山东戏剧的爆发、山东戏剧的跨越、山东戏剧的冲刺,《孟母》应该说是十艺节的这种力道和力度不减。我们的戏剧作品放到全国标准上去相比的话,《孟母》这部戏应该说是最具有往全国精品上奔而成为精品的作品。
山东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导演 周波
看了戏之后很兴奋,因为又立了一台这么好的戏,而且这台戏在咱山东省目前为止也是一台非常出色的戏。
整台戏充满着质朴、端正、内敛的文化气质,没有太多的跌宕,不刻意的求惊求险,而是从人物的刻画出发,孟母这个人物立起来了,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最终完成的是令人崇敬、令人仰望,这是作为孟母这个形象应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个戏追求的是人格魅力和艺术的震撼力,还凸现了春秋时期朴实、沉稳、大气的历史气韵,整台戏无论是舞台、舞美、服装、灯光、造型、导演手法都流露出精心设计的粗朴,和匠心独具的随意,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有文化情愫的好戏,观众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个戏的现实意义非常扎实。
导演风格细腻,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整个戏非常连贯,一气呵成。两个演员很出彩,舞美特别好,简洁写意,即是戏曲的,又感觉是写意。灯光的变化完全融入了剧情之中,跟剧情衔接、变化不那么刻意,完全展示意境,感觉很流畅很精彩。这台戏的音乐唱腔既保留了山东梆子的原汁原味,还融进了很多其他的音乐元素,尤其是抒情、吟唱的地方,都非常好、非常精彩,而且这些抒情旋律既好听也适合这个戏的人物表现。
这个戏的前景广阔,绝对能够打造出一台好戏来,尽可能的把它打磨,这个戏还会一步步往前走。希望这部戏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好!
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室原主任 王延辉
总体来讲,《孟母》是特别震撼的戏。所以特别祝贺,能给山东贡献这么大的、这么好的作品。
整个的文本结构,尤其是唱词,可以说无可挑剔;演员也很棒,两个母亲光彩照人;音乐也是,高潮完全就是靠音乐催起来的,非常动人。在人物上,义母这个人物的添加确确实实是神来之笔。这个题材本身是圣母戏,她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它的史实要求也比较严谨,到底怎么样在一些其他方面添枝加叶?有的时候不像一般的人可以随意添加。“嗟来之食”应该是在礼记里面有的,实际上是一个传说性的、故事性的东西,然后放到了这里,达到了感人的效果。戏的最后高潮催的非常好,整个戏就上去了。
义母拒子入门这一段,真是看得痛彻心扉。义母拒绝他进门的时候,如果孟子没有睡,孟子有没有可能从这件事情当中体会到民生的艰难,然后对他将来的民为贵的思想产生一点基础性的东西?
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原主任 杨琨
看完这个戏很敬佩,觉得济宁能出这么一个好戏真是一个非常大的好事。这场戏我觉得特别好,戏的框架非常好,题材不用说了非常好,相信通过不断修改能成为精品甚至成为保留剧目。导演舞台上很干净、很精致、很清新,没有烟火气,而且整个戏脉络也很清晰,该强调的重点强调出来。另外曲子也很好听,特别是好多伴唱,很创新,既保留了山东梆子的好多东西,还有好多东西很创新,用了很多的音乐元素,使这个戏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服装也很好。演员的表演很有激情。
义娘和孟母这两个角,这种同样的一个行当、同样的唱段、同样的音乐拼,飙戏,是不是能够从唱段上、从行当上能够稍微的区分一点?
山东省吕剧院原副院长 孙杰
整个舞台上的呈现是相当不错的,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舞台上非常干净、非常美、很简洁,没有套路,场与场之间换场都是非常巧妙。灯光很细腻。像第二场出场母亲在那织布白天黑夜都看得出来,灯光交替着,一天又一天、年复一年的感觉都出来了;包括每一棵树打的那种光,都非常细腻;后来两个母亲练功完了以后一坐,那一束光非常有意境。另外化妆造型,这两个母亲也不错。我非常喜欢潜哥那段戏,把第一场戏推了个高潮。那一段戏生离死别写得非常好,演员也演得非常到位。中年孟轲一出场那个造型有点老,要想办法让他再稍微年轻一点。
总之,我觉得这个戏现在立起来很像样,比当时十艺节选戏那时候有些戏还要好。咱这个戏再好好加工,打造成能够到全国去拼一把,是有这个希望的。
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 章兰
确确实实是感觉编剧好、导演好、音乐唱腔好、舞美灯光都很好、服装很美,一整台戏是很协调的,艺术性非常高,确实应该能推上去、走出去。
这两个女演员真是非常棒,唱腔、表演都很有功力。这个戏的唱腔特色我非常钦佩,它既有山东梆子的特色,也有创新的这个音乐。男生唱腔像带枷锁那段唱的,那完全是山东梆子的一些东西,运用的一个传统戏上的一段唱腔,而且节奏感相当强,那是非常能体现演员功力的地方,是很体现山东梆子特色的一段唱腔。杜玉珍有两段大段唱的慢板,最后三端碗这个唱腔,它既有山东梆子的东西,也吸收了一些新的旋律来融合到我们梆子里来。
导演手法很好,在舞台上也看出导演的功力来了。灯光很简洁、很有意境。舞美也是这样,满舞台都是非常让人可以接受,整台戏来说是非常好的。这两个旦角,演员的塑造、声腔,演员在体现的时候,前半部尽量的亮一点,在高音区、中音区亮一点,在后半部厚一点,在道白上、念词上,在语音上塑造人物,声音一定要有跨度。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爱华
整体感觉是演员很棒、乐队也很棒、灯光用的非常灵动、非常有新意,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整齐的创作队伍。在剧本上刘桂成老师特别智慧的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在一条大的脉络上选了几个点来写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塑造人物。
从整个作品来看,把握的节奏特别好。每一场的节奏基本上都有悲、喜相激的这样一种特点。从一开始的义娘与孩子潜哥上来那个地方是悲的,后来到这一场结束两家合一,这个地方就一个喜的,四场都是这样。
再一个就是用了闲笔。整个历史剧的演出如果没有闲笔的话会显得过于严肃。比如儿子已经做了高官,两个人在家浇水种菜,看起来非常愉悦;再一个就是练五禽步,整个的烘托气氛,对调节作品的气氛非常关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