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提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为濒临灭亡的古老剧种山东梆子带来了复苏的希望。与此同时,在山东梆子流行的广大地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对这个古老剧种给予重视,纷纷递交抢救和保护山东梆子的报告,为沉寂了多年的山东梆子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要想真正救活我们的优秀艺术,我们还要从山东梆子本身下手,那就是要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壮大。
我们不能忘记,以豫西派出名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在当时门户森严的境况下,大胆打破门户之见,把低沉的豫西调融入了高亢的豫东调,并借鉴其他剧种,使豫剧声腔变得丰富多变,婉转悠扬。应该说,常香玉先生对豫剧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而又重大的作用。让“刘大哥讲话”的优美唱腔有口皆碑。
我们不能忘记,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更是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善于借鉴和创新的导演杨兰春功不可没。他在保留人们听得懂的老腔老调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学唱声乐的演员用上新的歌唱方法,对这些唱腔进行锦上添花的处理,使新老观众都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这一段慢板转流水板唱腔,与传统的音乐结构相比,基本上保留了传统的旋律结构,在此基础上又恰当融入了新的演唱方法,为之增添了色彩,不但使喜欢豫剧的老观众大加赞赏,更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观众,进一步扩大了豫剧的影响。
所以,面对着我们比豫剧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的山东梆子艺术,也必须进行适当革新,才能够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
山东梆子作为地方戏,它的革新,首先要考虑适应它的观众群。山东梆子的观众群虽然很广,但是分布最密集、认识也最深刻的是菏泽、济宁、泰安、聊城等鲁西南这几些地方的人们。他们最了解山东梆子,山东梆子能否生存,首先取决他们对这个剧种的态度,他们是否喜爱、是否拥戴这个剧种。因此,剧种改革要以他们为本,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他们是否接受、认可。剧种是否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让他们听得痴迷,爱得疯狂,逐步达到“三天不喝汤,也要听听梆子腔”的喜人气象。
对山东梆子来讲,它是个古老的优秀剧种,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目前,山东梆子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核心剧团。剧团是剧种的载体,当前的山东梆子剧团所剩无几,而且都缺乏财力、物力、人力,举步维艰,这些问题严重困饶着剧种的发展。我们衷心希望中央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能够给这个剧种带来一线生机,使这个优秀古老的剧种重现活力。
同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也是复苏山东梆子的重要手段,我们山东是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山东的宣传和广电部门也要向河南卫视《梨园春》学习,大力推介山东丰富的戏曲文化,让栏目具有品味和层次,不再是你打我闹,瞎呼隆的低档次、无内涵的流俗栏目。让唱山东戏至少成为山东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作为一个普通的梆子戏迷,我不是内行专家,所以不敢涉猎专业的知识和具体的措施。只能在此呼吁和提倡,希望我们的优秀艺术走出低迷,让她真正成为中华戏曲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枝独秀,让铿锵高昂的山东梆子再一次回荡在齐鲁大地,再一次唱响神州故园!
我们期待山东梆子!我们祝福山东梆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